第(3/3)页 似是想把自己的安抚通过这双手传递过去,让对方平复一下情绪。 朱标眼中满是无奈与疼惜,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 “三弟,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 你我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我怎会信不过你呀? 只是自胡惟庸那事儿之后,朝堂风云突变,一切都不同往昔了。” 说到这里朱标微微转头望向窗外,那雕花的窗棂将外面的世界,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方块。 可朱标的目光却仿佛能透过这窗棂,看到整个朝堂的风云变幻。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缓缓开口说道:“那案子一出,就如同平地起惊雷。 朝廷就像被卷入了一场可怕的风暴之中,至今都还在飘摇动荡啊。 往日里,大臣们上朝那都是意气风发的。 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各抒己见。 为了大明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儿,那场面好不热闹。 可如今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上朝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低眉顺眼的,走路都生怕发出点声响,那氛围压抑得很呐。 就拿曾经在吏部任职的刘侍郎来说吧,那可是个有能耐的人呐。 以前选拔人才那是何等的眼光独到,总能为朝廷网罗各路贤才。 每次朝堂上商议用人之事,他那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举荐起人来也是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说得旁人都心服口服的。 可现在每次上朝,刘侍郎都低着头。 他走路都小心翼翼的,跟做贼似的。 举荐个人也畏首畏尾,那眼神里满是谨慎和担忧。 甚至刘侍郎现在说话,都是斟酌了又斟酌,就怕沾染上什么麻烦事儿。 这官场的风气,显然已经大变了呀! 咱们这时候再执意推进海外就蕃之事,难保不会被有心人曲解,让父皇心生误会啊。”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那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显然他的心中,对这朝堂局势的变化也是无奈至极,却又无力改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