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端坐在那龙椅之上的朱元璋,脸色阴沉得似能滴出水来。 整个大殿内的气氛,都仿佛被一层寒霜所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方才朱元璋听闻铁甲船出现怪异情况,还有那蒸汽机研制也是困难重重之事。 这等关乎大明海防根基的大事,桩桩件件都如巨石一般压在他的心头。 朱元璋深知海防对于大明的重要性,那可是守护大明万里海疆,保境安民的关键所在啊。 如今这接二连三的状况,怎能不让他心生疑窦? 其间到底是暗藏着别有用心之人在背后蓄意搅局,妄图破坏大明安稳,还是朝廷内部有人尸位素餐、办事不力呢? 在这大明天下,老朱自登基以来,那可是以铁腕手段治理国家。 推行了诸多利国利民的制度,桩桩件件皆是为了稳固大明江山的根基。 就说这里甲制度吧,朱元璋微微眯起双眼,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 他缓缓开口对身旁站着的太监总管吴成说道:“这里甲制度,乃是咱精心谋画。 层层管控,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让那些个地方上的事儿啊,都逃不过朝廷的眼睛。 也使得地方上的安稳更有了保障,此乃治国安邦之良策啊。” 吴成赶忙躬身附和:“陛下圣明,有此制度,我大明地方自是安稳许多,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接着说道:“还有那黄册制度,把户籍人口明晰得清清楚楚。 哪家有几口人,是做何营生的,朝廷皆能了如指掌。 如此一来,不管是征税纳粮,还是征调徭役,都有了依据。 这天下的事儿,可不就在咱的掌握之中了嘛。” 吴成再次恭敬回道:“陛下思虑周全,此制度真真是让我大明的根基越发稳固了呀。” 其实锦衣卫也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刃,肩负着监察百官、刺探情报等诸多重要职责,那可是他的耳目呀。 朱元璋想到此处,目光中多了几分锐利。 他朝着殿外望了望,仿佛能看到那隐匿在各处的锦衣卫身影。 经过最近这四年多的精心经营,锦衣卫早已在应天府下辖的八个县,织就了一张无形却又严密的大网。 上至达官显贵的府邸,下至市井街巷的角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