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棡也心中明白,自己在情感的平衡上或许有所疏忽。 于是他便顺着谢钰儿的话说道:“关于义妁治病救人的佳话,历史上确有诸多流传。 曾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一位腹部异常膨隆的病人。 那患者的肚子,大得竟比即将临盆的孕妇还要夸张几分。 虽然脐眼高高突出,可整个人却瘦得皮包骨头。 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其吹倒,气息奄奄,命悬一线。” 徐妙云忍不住捂住嘴,轻呼道:“啊,竟如此严重!” 朱棡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义妁见到此景,神色凝重。 她俯下身仔细为女患者诊视,眼神专注而坚定。 仿佛要从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中,探寻病症的根源。 随后义妁取出几根银针,手法娴熟地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 每一针落下,都仿佛带着她对生命的敬畏与希望。 紧接着义妁又取出一包精心调配的药粉,轻轻撒在对方的脐眼上。 动作轻柔而谨慎,生怕惊扰了病人。 随后她用热水浸湿的绢帛,细心裹住患者,再缓缓喂服精心熬制的中药。” 谢钰儿听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神情急切的问道:“那后来呢?这位病人可有好转?” 朱棡微微一笑,“仅仅过了几日,那原本肿胀如鼓的腹部,竟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渐渐消退。 不到10天,这位病人便已能起身活动,重获新生。” 徐妙云惊叹道:“义妁的医术,当真是神乎其技!” 朱棡接着说道:“后来义妁精湛的医术传至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大为赞赏。 不仅将她征召入宫,封为女侍医,还准许其专门为尊贵的王太后诊治疾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