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回山西之后,会尽快整理好相关数据。 随后就会选派骑术精湛之人,快马加鞭送来。” 常清韵看着两人,眼中满是关切。 她轻声说道:“国事固然重要,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这么长时间的商讨,想必都累坏了。” 谢钰儿也轻声附和道:“是啊,夫君,你一路上也要多加小心。 山高路远,千万莫要为了赶路而伤了身子。” 朱标微微颔首,露出一丝疲惫却又坚定的微笑。 “多谢娘子关心,为了大明的百姓,再累也是值得的。” 朱棡看着谢钰儿,语气温柔地说道:“娘子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等解决了这些事情,我便回来好好陪你和孩子。” 短暂的温情过后,朱标再次将话题拉回。 他语气认真地说道:“三弟,关于海贸、精密工具制造以及‘助国券’等事宜,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这其中牵扯众多,各方利益错综复杂。 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朱棡神情严肃,语气郑重地回应道:“大哥放心,我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此次回山西,我会时刻关注这些事务。 若有新的想法,即刻飞鸽传书与你沟通。” 随后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各自在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和应对之策。 就在这时,常清韵忽然打破了这份沉默。 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轻拉过朱棡的手说道:“三弟,我听说你已经给济熺找了启蒙老师,据说还是个颇有才学的‘大明厨神’。 如今允炆马上就要六岁了,虽然他是吕氏的遗腹子,但也不能一直放着不管。 稍后你就把允炆领回王府,和济熺一起读书,两人也好做个伴。 你不知道允炆这孩子,平日里就爱缠着我问你家济熺读书的事儿,想来是羡慕得紧呢。” 朱棡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嫂子想得周到,允炆这孩子聪明伶俐。 与济熺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定能有所长进。” 朱标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地说道:“是啊,孩子们是大明的未来,教育之事不可马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