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是依儿臣之见,宋焱章虽谋略出众、胸有丘壑,但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尚浅,恐难独当一面。 只适合担任参军之职,为将领出谋划策,辅佐主将。 所幸有郑遇春这样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为主帅,想必定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之处。 二人相辅相成,定能有所作为。” 听闻朱标毫不避讳地指出宋焱章的短板,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 只是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威严与沉稳,眼眸中的神情也没有丝毫波动。 “常言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即便是那恶名昭著的胡惟庸,在咱看来若运用得当,至少还能再为朝廷效力几年。 标儿,你可要牢牢记住爹今日讲的这番话。 在这帝王之眼中,本就无所谓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唯有有用之人与无用之人的分别罢了。 朝廷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同的政治立场与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如同一张庞大的蛛网。 咱作为天子,有时不得不任用一些奸臣。 借他们之手在各方势力间制造矛盾与竞争,使他们相互制衡。 而爹则可居中调停,掌控大局,如此方能确保皇权的独尊地位。 老三就是未能看透这一点,才会急于除去胡惟庸。 如今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我们便需想办法弥补此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朱标心中疑惑顿生,那一直坚守的道德准则与父亲的这番言辞激烈碰撞,内心的天平开始摇摆不定。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起,关节泛白。 此时朱标的眼中满是困惑与不解,那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挣扎。 “可是父皇那胡惟庸恶贯满盈,其所作所为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民愤滔天。 难道在您看来,他不该死吗? 儿臣实在难以理解,这样的奸佞之徒,留着又有何用?” 朱元璋缓缓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与沧桑。 那深邃的眼眸中似藏着无尽的故事,仿佛能看透这世间的一切。 “爹何时说过‘胡惟庸不该死’,这样的混账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