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靖难成功,夺得天下,这对朱棣来说自然是彻头彻尾的胜利与成就。 但是,终究未能做到十全十美,终究还存在着缺憾,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消失无踪。 不管他是真死在了最后宫里的那场大火中,还是出逃在外,反正只要一日不生见人死见尸,这个侄子就是朱棣心头的一根刺,是他最忌惮的存在。 所以他才会派出诸多亲信满天下,甚至是出海搜寻建文帝下落,所以他才会为了自欺欺人而抹去建文这个年号,而将那段岁月定为不该存在的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 建文这个年号在永乐一朝,便是一个巨大的禁忌。 而现在,纪纲居然将此一点作为攻击辛乾,落实其有谋逆之心的罪证,登时就成绝杀。 陈德文这个都察院都御史就是再能言善辩,此时也是没法再为这个下属申辩的,因为那样会把自己都搭进去。 而朱棣的脸色也终于阴沉了下来,沉声道:“如此看来,辛乾当真是罪证确凿,无可争议了,陈德文,你以为呢?” 被直接点名的陈德文身子一震,张了下嘴,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让:“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失察,识人不明,才让辛乾一直阳奉阴违……”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选择保护自己,至于之后来自纪纲的反击,就只能期待其他同僚出手了。 听了这话,朱棣的脸色才缓和了些,而纪纲却精神一振,双眼闪过精芒,抓住机会道:“陛下,既如此,这些位大人纠众弹劾于臣就很值得商榷了,他们到底是何居心?究竟只是一时被人蒙蔽,还是另有原因。” 说着,他再度躬身:“还请陛下准臣继续深挖此案情,以查明一切……” 抓住破绽,把人打到死,这就是朝争的可怕之处,比之战争更加残酷,也更不可预料。 “你可有对策了?要再这么下去,他可就要对你发难了。”道衍又低声提醒,方才让顾远从这突然的变故中回过神来。 这时,纪纲也正好一眼瞥来,和顾远目光一碰,自有锋锐闪过,让他更是猛打一个突。 “陛下,既然已认定辛乾谋逆之罪,那其家属人等自然皆是重罪难逃。可如今,却还有一个辛乾的子嗣逍遥在外,臣以为此事必须严查到底。”纪纲趁势再度开口,矛头已经对准了那边的顾远及其身前的道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