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一段必须删掉!” 酒店房间内,张恒指着剧本上的一段内容,对着陈恺歌说道。 他这次来荆州,除了参观正在建设当中的崖山水寨,还有一件事就是和陈恺歌讨论剧本的事。 当初,的确是张恒建议老陈另辟蹊径,通过一些小人物来反映崖山海战的史实。 选定明太祖朱元璋的外公,来打开这个故事,也是张恒说的。 可他没说,让老陈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给写进去啊! 历史上被老朱封为扬王的陈公,关于他的记载,可能最靠谱的就是“以巫术行”这四个字。 说白了就是给人算命,可能还兼职跳大神的业务。 可是,也不能把他吹牛掰,编的故事也给加进去啊! 关于陈公吹牛掰的相关记载,史料上确实有,但任谁一看都知道,那些经历,要么是陈公清醒的时候吹牛掰给自己招揽业务,要么就是喝多了纯吹牛掰,过过嘴瘾。 老朱御笔亲题的《扬王行实》上都是咋写的? “王疲极昼睡,梦一白衣人来曰:汝慎勿食马肉,今夜有舟来共载也。王未之深信,俄又梦如初。至夜将半,梦中仿佛闻橹声,有衣紫衣者以杖触王胯曰:舟至矣。王惊寤,身已在舟上,见旧所事统领官。” 估计老朱在写到这里的时候,嘴已经快撇到后脑勺了。 历史上但凡牛掰一点儿的人物,都会伴随着神迹,陈公虽然只是宋元交替之际一屁民,但毕竟是洪武大帝的外公,多多少少也得沾上一点儿。 这明摆着就是老朱在往自家人脸上贴金呢。 后面的记载就更扯淡了 陈公在被救起来以后,没过多久,就被元朝的将军给发现,然后下命令把所有的俘虏都扔到海里去。 没有想到却在这个时候,海上刮起了大风,把船体吹的来回摇晃,非常厉害。 就在众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陈公曾经的上级对元朝将军说:“我以前的一个手下会法术,可以让他过来停止大风,我们也可以继续往前行走。” 于是元朝的将军就把陈公给放了出来,陈公念了一段咒语,大风果然停止了,元朝众人看到后惊讶不止,纷纷向陈公跪拜,把他当做神仙一样的人物。 陈公这才安全的回到了陆地。 上了岸后,陈公被元朝将军放了,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了不被官府抓取当兵,陈公在山里面避世,后来结婚生子,靠着给人算卦为生,活到了九十九岁。 陈公要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算不到自己的闺女、女婿、外孙子日后会被饿死,而不提前做些准备? 而且,蒙元特别迷信,真要是遇到了这种神人,还能把他给放了? 大概率早就送到元大都,成了忽必烈的座上宾。 所以,这一切都是陈公,也是剧本里的陈平安吹的牛掰。 张恒想不明白,陈恺歌把这一段加进去,到底是怎么琢磨的? 是为了凸显陈平安的神奇之处,还是单纯的为了还原历史记载。 前面,关于陈平安性格上的转变,已经刻画的非常完整了,从一个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胆小怕事,毫无民族大义的兵油子,逐渐转变成敢打敢拼的勇士。 这还不够吗? 非得最后再给陈平安加上一层神奇的皮。 咋地? 不加上这一段,陈平安就没资格做洪武大帝的外公了? 陈恺歌被张恒数落的一阵脸黑。 其实当初在写剧本的时候,老陈也犹豫要不要把这一段加进去。 可前面都是他编的,唯独这一段是史料当中记载的,要是不加这一段,他总感觉缺乏说服力。 “爸!我也觉得这一段太突兀了,跟前面的内容完全不挨着,对陈平安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是一种破坏!” 看看,你儿子都反对你,还不及时醒悟吗? “你懂什么!” 老陈一句话把小儿子给怼了回去。 陈飞雨见状,只好闭嘴。 谁让这是他老子呢。 “我觉得飞雨说的没错!” 张恒自然要站陈飞雨,今天不把这件事解决,往后的工作都没法开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