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魏国公长子突然上书欲大义灭亲,要告发魏国公罪行。 亲子告父受鞭刑一百,魏姜生生受下,一声未吭。 他到京城府衙写了状书,其中细数了魏国公种种罪行,还带了账本书信等铁证,几乎掀了魏国公老底。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贩卖私盐,私铸兵器。 满朝哗然。 魏国公上下当晚就被缉拿下狱,他被拖走时还大呼孽子害他,涕泪横流。 而经大理寺审理,太子殿下复审查,竟然查出一系列与此案有关的世家。 这一案牵连甚广,京城一连串世家不是满门抄斩就是流放边境,轻则乌纱不保,重则小命玩完。 而魏国公长子由于大义灭亲获立功劳,得以承袭魏国公爵位,成为新的魏国公,也是本朝最年轻的公爵,没有受到牵连。 外界对他褒贬不一,世家可是恨他恨到了骨子里。 近几年世家兼并土地越发嚣张,几乎垄断了朝堂官位,大昭国库空虚,税收逐年减少。 这次不过是个幌子,一个导火索,他们内里都清楚,明面上是查贩卖私盐,实则是查土地兼并。 那些到处强收耕田的嚣张士族豪绅,哪个不是身首异处,血溅当场? 昨日还在守着银子天酒地,今日就是身首分离。 一时间京城世家人人自危,朝堂鸦雀无声,朝堂上几个老狐狸很快看出不对,慌不迭表衷心,献土地,捐银子,才保上一命。 这一做法很快被争相效仿,国库很快充盈起来,赵懿将银子拨给有灾情的各处,一大部分用于北境军务,原本有些艰难的战况立即顺利起来,连攻下凉州三城。 这风波刚平息不久,马上又是一道惊雷,几位寒门内阁大学士联名上书,请求废除科举名额制,能者居之。 原本的科举除了看文章看才学,更看家世。 科举有名额,世家实力越强,名额越多,剩下的考试名额才被分到各州各城。 这时候名额已经所剩无几,何况主考官从来都是世家占据,暗箱操作可能性更大。 因此历年寒门科举及第的越来越少,世家几乎垄断做官之路。 这一制度一旦改革,世家面临的就是被边缘化,家族子弟不再受到保障,未来世家当如何,谁也说不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