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共赴火海-《桃花溪》


    第(1/3)页

    第54章  共赴火海

    锦衣卫的人不知,我亦不知,半个时辰前,荀意棠已在五灵山上意外发现了程淮时。

    程淮时在牢狱中,自听狱丞宣判了死刑,便一心等死。

    冯高奉密诏前去救他,他不明就里,不肯出来。冯高不便与他多解释,便着人将他捆了起来,扔在五灵山。转头,去接我来与他会合。

    冯高为求万全,想了个法子。

    他捆了两个身形相类的人,兵分两路,前往五灵山。

    一个,是真的程淮时,由他的得力手下葛大胜带着,从五灵山的西侧上山,藏在一密林处。一直往西,有一条小路,无有关卡,直通冀城。他后来命车夫带我来的,便是此处。

    而另一个,是假的程淮时,由他带着,放在五灵山的东侧。沿路引诱锦衣卫,欲在山上,转守为攻,趁机发难,活捉穆林,去掉心头的一个隐患。他已查出,锦衣卫欲在程家大少爷程沧时出关的“茶引”上做手脚,来对程家赶尽杀绝。他不愿我有后顾之忧。

    他想得滴水不漏,环环紧扣。

    以此事为饵,却不以程淮时为饵。

    他算尽机关,规划了最妥帖的办法,竭力保全我顾念的所有人。

    然而,人算终不如天算。

    程淮时行刑这日,荀意棠来了琼林书院,与一众曾与程淮时同窗的士子们一起,收集了程淮时过去在书院中所作的全部时策文章、诗作,以及旧日使过的笔墨、砚台。她带着这些物件,这些念想,欲回到山上的桃庵,自尽而亡。

    张大人死得突然。

    程淮时被判斩首。

    她打定主意,不愿苟活。

    偏生就那么巧。

    她在上山的路上,遇见了程淮时。

    她惊中带喜,解开程淮时身上的绳索,带他一道回了桃庵。

    万岁爷废除新政的消息,传遍了四海九州。

    两人对坐,唏嘘不已。

    所有的理想都化作了泡影。

    这天下,还会回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天下。回到嘉靖年间“天子脚下,犹有饿殍”的惨状。无数贫苦的子民们,都将俯下身去,为繁重的苛捐徭役所盘剥。

    张大人的心血,程淮时的心血,随着张大人的死亡,付诸东流。

    程淮时刚毅的面孔上,满是绝望。

    荀意棠默默坐在他身边,道一声:“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二爷已尽全力,坚持到了新政最后一刻。”

    突然,外头刀兵之声响起。

    锦衣卫穆林的声音传来:“逆贼程淮时,速速出来受死!”

    桃庵中的尼姑们皆惊慌四散,逃下山去。

    程淮时看了一眼外头。

    随即,向荀意棠道:“我原是早就该死的人,纵是冯厂公救我一时,也救不得一世。余生,不过隐姓埋名,苟延残喘罢了。我一生光明磊落,岂须如黑暗中的蛇虫鼠蚁一般活着?荀姑娘不必为我所累,逃生去吧。”

    荀意棠双目垂泪,拼命地摇头,鼓起勇气,扑到他怀里:“二爷一世清风,若世间清风不再,意棠独活世间,又有何意趣?”

    程淮时不忍推开她,内心百感交集。

    锦衣卫穆林已带人冲了进来。

    程淮时寡不敌众,被锦衣卫擒住。

    这是绝好的打击异己的机会。穆林怎能错过?手下的密报居然属实。冯高那厮一贯谨慎,竟漏了这样大的马脚。

    他狰狞地笑着:“识相的,便供出冯高来。我或可给你留个全尸。”

    死则死矣。

    连累旁人做甚?

    程淮时坚决不肯开口。

    穆林命人将他绑出桃庵,严刑拷打,想逼出供状,好去万岁处请赏。

    跟上来的我,见到这一幕,连忙奔向前去。

    我有皇家“义德乡君”的封诰,锦衣卫们不敢伤我,穆林喝命手下的人将我拉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