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情随心动-《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第(3/3)页

    顾觉非一时无奈,怔然半晌,才摇头失笑:“计老,还是这脾气。”

    孟济一瞧,就猜着几分。

    但他素来自诩也是聪明人,知道计之隐这人挺好玩,其实并不是特别较真的脾气,如今怕也只是装模作样。

    说什么阅卷,谁阅不是一样?

    所以他根本没接话茬儿,只领了命,带书童们把答卷放到了走廊另一头角落里的兰字间,又一一铺开来,方便顾觉非阅看。

    统共也就二十八份答卷,实在不算多。

    顾觉非过来,粗略一扫,就有了数。

    出的题目虽然简单,但可写可论的东西其实非常多。所以很多人的答卷上,都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堆字,十分详尽。

    但也有人不是。

    偏就有那么几份答卷,写得简略至极,甚至透着一股敷衍。

    翻到第三张的时候,他就看到纸面上有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治国安邦民为本”“扬我大朝天威”之类的词句。

    真的是……

    狗屁不通!

    顾觉非心底已是一声冷笑。

    他何等精通人情世故之人,哪里能看不出这些人是什么想法?

    要知道,陶庵书生孟济,在没成为他门客之前,可也是名传一方的贤士。

    他亲自从今日许多人之中选出来的二十八人,必定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如今这答卷上写的是什么?

    顾左右而言他,连半句与议和有关的实在话都不敢写!

    无非是因为如今朝野上下忌讳此事。

    这些即将踏入仕途的读书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拜师事的确大,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写了真话就一定能拜师成功。

    更何况,拜师重要,却也比不过科举出身的正途。

    他们若在这里表露了什么意见,提前站错了队,影响到将来自己可能遇到的贵人,影响到将来的升迁之路,岂不是因小失大?

    利弊权衡之下,便有了这样的答卷。

    只是可惜了……

    他们最终会知道,什么才叫做“站错队”的。

    顾觉非眼底一抹幽寒的冷意慢慢浸了上来,修长的手指只掐着那一页薄薄的宣纸,向旁边一遮,就看见了写在另一侧的答卷人名字:

    孙通。

    唇边几分讥诮之意透出来,他只把这名字记了,便随手将答卷朝地上扔去,“哗啦”地一声。

    竟是连多看一眼都嫌浪费时间!

    兰字间在阅微馆西南角上,窗扇半开,能看见一片新绿的树荫,也能看见一片波光潋滟的湖水。

    光线半明半暗。

    顾觉非就立在案前,一张一张翻着,眉头越皱越紧,面色也越见沉冷。

    “哗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