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去商行的路上,苏澜都在盘算。 母亲的嫁妆是相当丰厚的,除了滦平郡田庄外,还有三河一条街的房契。 除却这两项,还有京郊的两处大宅子,和开在京都的六十六间铺子。 铺子有酒楼茶楼,米铺粮店,酒坊纸坊,还有成衣绸缎,香料胭脂。 为方便东家管理,这六十六家铺子的掌柜,会定期聚在商行。 商行里有一位大掌柜,两位二掌柜,算是对这些铺子最有决策的人。 虽说母亲的嫁妆,将来是要分给她和苏淮的。但她不出嫁就不会给她打理,上一世就是如此。 这一世王妙希也已管了这么多年,还不知内里如何,账面上看收益一直不多。 她记得苏漪嫁王景和时,嫁妆绵延十里,都是商行出的。 可见也不是不赚钱,只是利润被王妙希吃着。 苏澜从未学过管理这些,不过,上一世的苏漪后来很熟练。 苏澜跟在她身边,耳濡目染,也算吃透了。 “姑娘,到了。” 苏澜下车,商行已迎面出来几人,见了苏澜作揖,恭敬道:“东家,里面请。” 苏澜看了一眼,领头的是当年王妙希的心腹,整个商行的大掌柜。 如今看来也是的。 苏澜面容淡淡的,进了商行里面,一众掌柜问安。 苏澜大方回礼,从容坐上主位,“诸位掌柜都该是谢家旧人吧!” 大掌柜回复:“铺子经营多年,掌柜也换了不少,不都是了。” 苏澜握着茶盅,沉思片刻后,道:“谢家的还有谁?” 两个青年外加一个老人站了起来。 老人看着苏澜,恭敬行礼:“冯昌平拜见姑娘。” 冯昌平? 苏澜起身:“您是我外祖父的学生吗?” “是老师最没出息的弟子。” 苏澜听外祖父说起过。 他当初总斥一人,说那人锱铢必较,毫无读书人的清气,每次都是阿母解围的。 冯昌平眼中含泪:“姑娘除去眉目,其他都像极了小师妹。” 没想到在这能见到旧人。 苏澜也有些激动,她让冯昌平坐下,看向另外两个青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