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是憨,但他不傻。 重山镇粮食涨价是必然,若是这个时候杨正山弄回去一批低价粮,那若是其他人也找杨正山买粮,这价格该如何算? 其他人也就罢了,可若是建宁卫的官员呢? 他们买粮不一定是用在将士们身上,可能只是为了发财。 因此杨正山真的买到了低价粮,不但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会惹一身骚。 杨正祥又琢磨了一下,说道:“那就按四两银子一担吧!” “好!”杨明武很爽快的应了下来。 回来之前,他去过安宁县城,现在安宁县城内的粮价差不多就是四两银子一担。 按这个价格从杨家村收粮,其实是有些高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是秋收,正是粮食最多的时候,也应该是一年中粮价最低的时候,若是等过了年,这粮价肯定还会涨。 杨家村的村民只需要将粮食留到年后,肯定能卖到四两,甚至是五两以上。 商定粮价之后,杨正祥立即召集村民们开始卖粮。 而杨明武将银子交给了杨正祥之后,则去了杨正山家中。 “大人说让你们收拾一下,过两天跟我们一起回迎河堡!”杨明武对杨明诚说道。 之前杨正山就已经决定将家里人全部接到迎河堡去,正好这次杨明武回来了,他们可以一起回迎河堡。 “真的!”杨明诚大喜。 如果不是经常有信从重山镇送回来,他都以为杨正山这个亲爹都把他们这一大家子给忘记了。 算起来杨正山已经离家半年有余,他是真的很想再见到杨正山,更想跟在杨正山身边。 “嗯!大人一直记挂着你们!”杨明武笑道。 “那我这就去准备!”杨明诚有些迫不及待了。 …… 迎河堡外。 杨正山正指挥着十几个青壮在河滩前挖河泥,筑炭窑。 旁边还堆着一大堆从山上砍来的木柴。 他们筑造的炭窑是一个三角形炭窑,边长大概在两米左右,深入地下一米多,前端略高于后端,后面挖有烟道和排烟孔。 等炭窑筑造好,杨正山便指挥人开始烘窑。 “爹,这样真能烧出木炭来?”杨明浩看着已经烧起来的炭窑,忍不住问道。 没错,杨正山要做的就是烧木炭。 重山镇冬季漫长寒冷,百姓们对木柴木炭的需求很大。 特别是那些官宦人家,在入冬前都会采买一大批木炭,而且木炭的价格还不便宜。 杨正山前世看过烧木炭的相关视频,甚至还想着尝试一下,可惜当时他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尝试。 而现在他想给屯堡内的军户找一门活计,这烧木炭无疑是最合适。 市场足够大,成本足够低,关键是迎河堡周围有大量的山林。 如果实在临关堡,杨正山肯定不会烧木炭,因为临关堡周围没有大量的木材可以采用。 迎河堡就不同了,迎河堡西边就是连绵的山林,最不缺的就是木材。 除了迎河堡,三山堡周围的木材资源也十分丰富。 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烧木炭的成本无非就是人力成本。 相比于临关堡的阵线作坊,这烧木炭的利润会更大一些。 “应该能吧!”杨正山有些信心不足。 毕竟他没有真正烧过,只是看过一些相关视频。 烘窑开始之后,杨正山安排了两个人看着火,就先离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