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有人引荐,卢二爷很难见到周兰。 然而杨正山得到的好处不只是两千两银子。 送走卢二爷之后,杨正山又去见了周兰一面。 “这次你做的不错!”周兰很大方的表扬道。 卢家的粮食算是解了她燃眉之急,杨正山能把卢二爷引荐给她,也算是立了功。 虽然她欠了人情还花了银子,但她依然对杨正山感到非常满意。 “将军秒赞了,下官只是碰巧而已!”杨正山笑道。 的确是碰巧。 碰巧卢家想交好周兰,想跟周兰讨人情。 这事他可以拿卢家的银子,但不能再周兰面前贪功。 “等粮食送来了,分伱五百担!”周兰说道。 “那下官多谢将军照顾了!”杨正山笑的更开心了。 他是从杨家村买了不少粮食,可这个时候谁会嫌粮食多。 “另外我这里有一批人,你带回去吧!”周兰又说道。 杨正山一怔,“什么人?” “流放充军的犯人!”周兰道。 杨正山恍然,重山镇位于大荣东北,属于贫寒之地,是朝堂的主要流放地之一。 “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人?”杨正山轻声问道。 周兰瞥了他一眼,“刘家,也不需要太过关照,只要别让他们受到欺压即可!” 杨正山微微颔首,他就知道这里面有事,否则周兰也不会亲自跟他说。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这刘家什么来头?” “刘大人本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兰没有多说,只是简单的提醒了一句。 杨正山捋着胡须,心中却是一阵狂跳。 右都御史? 这可是从一品大员! 居然被充军发配了! 这是犯了什么罪? 亦或是因为朝堂争斗? “那老头又臭又硬,你别跟他计较太多!”周兰又忍不住提点了一句。 杨正山连忙点点头,说道:“下官会照顾好刘家的!” 周兰满意的看了他一眼。 …… 周兰说是一批人,那就是一批人。 足足有五百多人,全都是流放充军的罪犯。 其中刘家的人就有三十多口子,啧啧,不愧是官宦家族,瞧瞧这人丁有多兴旺。 刘元府,就是那位前都察院右都御史,今年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他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八个孙子孙女,再加上女眷,这可真是一大家子。 关键是这个为老不羞的糟老头子居然还有一房很年轻的小妾。 第二天一早,杨正山带着这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朝着迎河堡行去。 当然,负责押送的士卒不是他的人,毕竟他此来就带了十个人,看不住这么多人。 同行的还有赵远,以及赵远属下的百名兵丁。 看着一个个锁着枷锁的犯人,杨正山目光最终落在了刘家众人身上。 “这刘家是士族?”杨正山向赵远低声问道。 赵远摇摇头,“不是,刘大人乃是耕读出身,二十二岁金榜题名,是天合五年的探花。” “为官四十年,刘家三起三落,虽然之前有些底蕴,但远远算不上士族!” 杨正山望着那个坐在牢笼中的糟老头,眨眨眼,满眼的惊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