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双方隔城对峙,一连几天都没有动静。 此时就是腾龙卫工程队大发神威的时候,腾龙卫工程队可是杨正山专门培养的工程兵,他们不但擅长修路造桥建房屋,还擅长制造各种器械。 小的菜刀剪子,大到各种战车,以及相对复杂的座弩等等,他们都能制造。 当然,他们与卫司衙门兵甲作坊中的工匠还是有差别的,兵甲作坊的工匠更擅长制造兵器和战甲,工艺水平和技术会更加高端,更加精细。 而工程队的工程兵的技术和工艺相对要粗糙一些,毕竟制造攻城器械都属于紧急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不需要精雕细琢。 所以工程兵制造攻城器械是非常快速的,不过五天的时间,大军营地内就竖起了一座座攻城器械。 二十多座两丈高的临冲和云梯,十几座盖着木板的轒轀车和冲撞车,以及三十架座弩,甚至工程队甚至还制造了八架投石机。 看着这些攻城器械,杨正山嘴角微微翘起。 这些年杨正山也在研究攻城作战,如何快速的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就是他主要研究方向。 要知道腾龙卫的工程队不是后勤部队,他们不需要押运粮草,但是他们需要押运制造攻城的物料。 攻城器械都是很大的,很难远距离运送,一般只能就近取材制造。 所以杨正山就想了一个偷懒的方法,那就是零件标准化。 如大型座弩,这玩意为何只能放在城墙上或战船上,就因为它运输起来比较麻烦,不适合跟着军队行军。 但是杨正山让工程兵将各种零件提前准备好,等到了战场上,只需要把零件组装起来就行。 再如投石车,主体架构因为太大无法运输,但是一些小型配件却可以,所以就地取材时,只需要制造主体架构,其他的配件可以直接使用,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有配件坏了,因为零件的标准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直接更换使用。 因此,腾龙卫的工程队才具备快速制造攻城器械的能力。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算难,在大荣也不是没有人想到,但是为何很少有人使用,原因很简单,条件不允许。 就拿卫所来说,他们连锻造兵甲的工匠都稀缺,更不要说制造器械的工匠了,若是需要攻城作战,他们只有几个或几十个工匠负责制造技术和工艺,然后使用民夫帮忙制造。 民夫做些粗活还行,让他们制造攻城器械,他们只能打打下手。 同理,营兵的工匠可能会多一些,但数量也极为有限,很少有人会像杨正山这样养两千名工程兵。 不能说很少,应该是没有。 “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两天我们就可以尝试攻城了!” 杨正山对身边的谢渊说道。 谢渊点点头,“将士们的士气很高,甚至可以说有些迫不及待了!” “哈哈~” 杨正山爽朗的大笑着。 腾龙卫的将士可没有畏战之心,一个个的都十分的好战。 战争是要死人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畏惧战争。 但是对于那些整日习武和训练的将士来说,他们更想在战场的冲锋陷阵。 腾龙卫的将士已经训练四年了,特别是五军营的将士,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训练上,至今都没有真正实战过。 天天训练却没有一展武艺的机会,就如同一个人整天看球,却一直憋着不跟人讨论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