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等走出楼阁,郁青衣轻轻的吐出一口气来。 虽然刚才她表现的风平云淡,但实际是她心中始终绷着一根线。 毕竟这是太子妃,是大荣未来的皇后。 她不得不小心应对。 至于太子妃那个侄女,郁青衣一边离开楼阁,一边若有所思的想着。 那位子衿姑娘应该是为不错的姑娘! 而太子妃的娘家,虽然现在还只是个千户,可等太子登基,那便是外戚。 一般情况下,外戚都是生封侯伯,死授国公。 太子妃已有两子两女,那俞家一个侯爵肯定是少不了了。 外戚授封,都是世袭爵位,与杨正山的靖安侯一样。 杨家与俞家也算是门当户对,那位子衿姑娘看起来也不错。 郁青衣唯一顾虑的地方就是俞家是外戚。 外戚跟勋贵不同,外戚与皇家牵扯太深,一旦皇家有什么变故,外戚根本逃不过干系。 如之前太子被废,太子的母族几乎全部都赶出京去了。 若是未来俞家也有这样的劫难,难免杨家不会受到牵连。 而且外戚很容易牵扯到皇子之争中。 现在俞氏的地位很稳固,可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承平帝当初的皇后也很稳固,可是皇后早在二十多年久已崩逝,虽然承平帝一直想着皇后,再也没有立后。 可是皇后的娘家一直都不受重视,就连废太子也因为没有皇后的护持,任由承平帝揉捏。 若是皇后现在还在,废太子还能被废掉吗? 但话又说回来,一旦废太子登基,那母族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现在京都就有一个好的例子,寿国公府。 寿国公就因为生了个好女儿,有一个皇帝的外孙,让王家富贵数十年。 到如今,寿国公虽然年事已高,但寿国公府依然稳如泰山。 如果俞家也有一个皇帝外孙,那结果又是不一样了。 与外戚结亲有利有弊,这让郁青衣有些犹豫不决。 从大乘寺回府之后,郁青衣想了想便安排武铮去查查那位子衿姑娘的情况,随后又给杨正山写了一封信,想问问杨正山的意见。 …… 当杨正山接到郁青衣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了。 三月底的重山镇已经褪去了寒潮,正处于万物即将复苏的时节,紧接着春耕也将提上日程,因此这段时间正好是杨正山最忙碌的时候。 镇标营已经招募数千将士,正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 玻璃作坊也招募了五百工匠学徒,正在建造烧制玻璃的熔炉和传授玻璃烧制的工艺。 工程科的文吏们带着将士们奔走在迎河河畔。 总兵府各科衙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和迎河疏通的任务忙碌着。 而杨正山作为总兵,要总理全局,几乎一刻都不得闲。 这不他刚从镇标营在城外的训练场回来,就被重山镇都指挥使宁清贺堵住了。 “下官宁清贺拜见侯爷!”宁清贺抱拳一礼。 杨正山一边脱下身上的大氅,一边笑道:“宁大人快请坐,哈哈,我这刚从镇标营回来,容我先洗把脸!” 宁清贺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虽然身材高大,但因为年纪大了,显得有些佝偻。 而对于这位老大人,杨正山还是很尊敬的。 宁清贺可是从北原镇走出了的老将,绝对是身经百战的宿将。 虽然杨正山的官职在宁清贺之上,但宁清贺的资历可远比杨正山深多了。 “侯爷请,老夫不着急!”宁清贺神色冷淡的说道。 他向来都是如此,对谁都是一副十分高冷的样子。 杨正山走到内室,洗了一把脸,换了一身宽松的衣衫,这才再次来到厅堂。 “宁大人找我有事?” 宁清贺说道:“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想请侯爷给都司衙门拨点银钱和铁矿石!” 杨正山没有感到意外,都司衙门负责管理军户,而春耕秋收就是都司衙门最重要的任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