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都皇城内。 御书房中。 延平帝收到了杨正山的自辩奏折。 看着奏折中陈述的内容,延平帝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心里波动。 奏折前面说的都是杨正山在腾龙卫做的一些往事,这些往事延平帝在之前的奏折中都看过。 直到延平帝看到杨正山说辽东将出现大旱之后,他的脸色骤然变得阴沉起来。 辽东大旱? 可能涉及辽远、平远大部分地区! 会影响到近千万百姓,且有可能让数百万百姓颗粒无收,沦为难民! 看着奏折上杨正山的预测,延平帝第一反应是愤怒! 这种没有证据的猜测他很难接受。 但是当他看到杨正山在奏折中现在辽东已经出现旱情的时候,他又将心中的愤怒压了下去。 “去,将吕华召来!” 延平帝冷声吩咐道。 “喏!”御书房中服侍的御前太监连忙领命。 片刻之后,吕华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 “拜见陛下!” 延平帝抬头目光有些阴沉的看着他,“靖安侯大肆收购粮食的事情查清楚了吗?” “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吕华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上。 而就在这时,南盛走进了御书房,他毕恭毕敬的站在延平帝不远处,并未说话。 吕华只是看了他一眼,也没有多说。 延平帝打开吕华的奏折快速扫了一眼。 “辽东的旱情可是真的?” “回陛下,臣已经派人去查探,根据反馈回来的消息,辽远和平远今年的雨水确实偏少,自春耕之后,几乎滴雨未下。”吕华道。 延平帝站起身来,皱着眉头在书房中踱着步。 辽东大旱影响的绝不只是辽东,还会给他和朝堂带来很大的麻烦。 他刚刚登基就出现这样的天灾! 这很容易让人将辽东大旱跟他这位新皇联系在一起。 别看目前朝堂还算稳定,但是他很清楚朝堂之上存在着不少隐患。 文武百官对他这个新皇也存在很多疑虑。 天灾即天谴。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出现天谴是因为他这个新皇失德。 一旦情势失控,他这个新皇说不定需要颁布罪己诏。 罪己诏! 绝对不行! 延平帝心中暗恨。 当然,他恨的是老天,是朝堂上那些对他有疑虑的臣子,是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宵小之辈。 至于杨正山! 延平帝幽幽的叹息一声,心中冒出一句感慨。 “怪不得父皇如此信重靖安侯!”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拿杨正山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对比一下,延平帝骤然发现杨正山真是一个贤臣。 没错,是贤臣,不是良将。 急君主之所急,忧君主之所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