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让他们哄抬粮价,那粮价现在可能就是十六两、十八两、甚至二十两一石了。 “嗯,可以先招收一批难民过来,正好可以锻炼一下办事的差役,不至于到最后让差役们手忙脚乱!”庞棠赞同的说道。 接受难民,安置难民,也是一件麻烦事。 这次不比在腾龙卫的时候,那时候腾龙卫只是接受了几万难民,各百户所各屯堡把人领走后就能安置。 有老军户的帮衬,那些难民很快就能融入腾龙卫。 而这次重山镇接受安置安民是让难民建立一个新的家园,且数量可能超过百万。 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任务,几乎要动员整个重山镇的所有官衙。 “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现在才七月份,第一批过来的难民还有一段时间能够适应,最难的是入冬之后的难民!”杨正山神色有些无奈的说道。 故土难离,如果不是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百姓们是很难选择迁离故土的。 其实这个时候迁来重山镇最好,在入冬之前,他们还能有一段时间适应和准备。 可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要还有一丝能活下去的希望,辽东的百姓就不会轻易的迁来重山镇。 杨正山估计这场迁移潮会在十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明年五月份之后。 “我们只能尽可能多的做准备!” 庞棠也是颇为无奈,涉及到数百万百姓的事情,绝不是几句话能改变的。 他们能做的只是引导,甚至连强制都不行。 因为一旦强制就可能引发更多的混乱。 不到最后的地步,是绝对不能强制百姓迁移的。 两人在堂中商量了一下细节,这次接收难民会以巡抚衙门和各地州衙县衙为主,等难民抵达安置点后,则会由总兵府和各路参将幕府负责管理。 比起接收来,管理难民无意更加困难。 乱世当用重典。 用将士们带着刀枪却管理那些一无所有的难民肯定比让官吏们带着纸笔更合适。 送走庞棠后,杨正山又去工程科询问了一下官道和村镇的建造进度。 直到夜色降临,杨正山才返回侯府。 主院中,郁青衣和明昭已经在等着他吃晚饭了。 “爹!”明昭乖巧的唤道。 “嗯!”杨正山应了一声,简单洗漱一下,揉了揉明昭的小脑袋。 晚饭早已备好,郁青衣见杨正山回来了,立即让青霞和红云上菜。 “下午,宁远府那边的管事回来了,说是宁远府那边的庄子今年会绝产!”郁青衣一边给杨正山盛饭一边说道。 “靖安府那边呢?”杨正山问道。 “会减产一些,不过应该还能收获一些!”郁青衣说道。 杨家在辽远省的庄子不少,靖安府、宁远府、庆华府、辽安府都有庄子。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你跟大家说一下,今年辽远各庄的租子都免了吧,日子有些难过,但也不至于让大家过不下去!” 杨家的庄子大多都是由佃仆和佃户耕种。 佃仆就是卖身给杨家的奴仆,佃户就是租种杨家田地的百姓。 佃户占大多数,佃仆主要是负责管理庄子的。 “那宁远府的庄子呢?那边几乎都绝产了,就算是免了租子,他们估计也很难活下去!”郁青衣有些怜悯的说道。 杨正山却是不在意的说道:“明志不是在复州置办了几个庄子吗?让他们迁到复州去,宁远的庄子先闲着,等明天再招募一批佃户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