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危险的感情(上)-《不识明珠不识君》


    第(3/3)页

    崔悯目光怜悯地看着她:“女官们欺凌公主,是大罪。谁看到都会禀告皇上的,公主不必感激。”

    公主浅浅一笑,眼中却晶莹璀璨,似是带着水雾,摇头说:“不,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这么做的。后来,你长大了,做了侍卫,经常外放办差。当时洪贵妃的家族和皇商们勾结,权倾天下。一个卖花岗石的皇商走了洪贵妃的门路,想向皇上迎娶个金枝玉叶的公主做妻子。皇上不得宠的亲女和侄女儿有三十多个,选中了最不起眼的我。那时我才十岁,向母妃和哥哥哭求不愿意嫁给南蛮来的皇商。他们也只能默默垂泪,改变不了什么。我偷偷哭着对你说,不是嫌弃皇商,是受不了这份委屈,不想被洪贵妃卖掉。又是你,暗中与朋友想办法查抄了那皇商的进贡车队,在里面发现了进贡贡品以次充好。使人一状告到御前。搞砸了那皇商的差事和帽子。替我釜底抽薪,解了这一局。”

    崔悯平静地说:“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还想娶十岁的皇女,真是丧心病狂。洪贵妃家收了他五十万两银子,能豁得出脸面,不要脸了。但是维护天子尊严却是东厂职责。我们怎么能看着发生这种笑话?更何况那皇商以次充好,欺骗朝庭。是他自寻死路与我们无关。”

    益阳感激地望着他,柔声说:“你一直对我很好,很好,非常好!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后来,你养父伍大太监和刘太监帮我哥哥击败了太子和诸位皇子们登上皇位。这种朝庭大事我不懂,但是我感激你为我们做的。崔悯,你的好意我永生不忘。”

    崔悯看着她,淡然说:“公主不必如此。帮你是做臣子的本份,是天经地义。更何况皇上登基后,对我们父子也很担待。”

    公主缓缓摇头:“不,崔悯,我不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小时候吃过苦,我知道对别人的帮助要报答的。可是,你跟他们不同,跟那些为了权势来帮助我们的人不同,跟那些想押注在我哥哥十二皇子身上的人也截然不同。……你是一个真正心中有‘仁义’的人。”

    原来是这样啊。

    明前恍然大悟,长长地出了口气。原来崔悯受宠信是来自于童年与公主皇上兄妹同甘共苦过的情份,而伍怀德大太监和刘诲大太监权倾朝野,也是来自当年拥君争位的大功。这种同甘共苦的关系,是从困苦的低层一步步爬上去的,是最牢不可破的。难怪皇帝对满朝清流都毫不在意,冷眼看着他们跪在午门外也不管不问。可想而知,那些自诩为儒家正统的清流党派,当初肯定是拥护正统的“长子嫡孙”的太子派的,而商人和武将们多是洪皇贵妃的外戚一党。对于无权无势的十二皇子,只有身边的宦官与东厂是最贴心贴肺的。这种关系很难破开。

    明前心里忽然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寒意。乍听到这么多的宫庭秘闻,她心里浮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光洁的额头也冒出了一层细汗。她望望四周寻觅着退路。

    ——无故诉衷肠,非奸即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