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千亩为算,一年的收入也就几百两银子。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算是巨款了,但是对于地主乡绅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们积累财富,并不完全靠土地的收入。 更多的时候,地主乡绅在粮食收上来后,并不会拿去卖,而是囤着。 附近百姓若是有缺粮的,或者缺少良种的,他们就会借给百姓,收取高额的利息。 百姓还不上,要么拿田地抵债,要么卖儿卖女,反正他们总归有办法让百姓还上的。 只有囤积多了,他们才会卖掉一些。 而官府借钱给百姓,利息还那么低,只要树立了公信力,到时候谁还会找他们借钱借粮? 虽然当初阻止清查田亩,各县都有地主乡绅被抄家。 但俗话说的好,好了伤疤忘了疼。 更何况当初被抄家的不多,开封府十几个县,平均下来一县还没有一家。 当初抄家的震慑力早就过去了。 各县地主乡绅开始联络商议应对的办法。 ………… 东宫 自从青苗法推行,赵兴就命殷汉章密切注意汴京的动静。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汴京城内都对青苗法议论纷纷,朝中官员好像一点反应都没有。 赵兴觉得很不对劲,按理说青苗法是新法,哪怕那些为了私利的官员不阻止。 一些迂腐的官员也该跳出来反对。 然而如今朝廷毫无波澜,好像都不知道,或者不打算理会的样子。 赵兴不觉得事情会有这么简单。 要么是周宜中的死,那些人缺少一个领头羊,要么就是在酝酿。 赵兴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一个太监走进来,躬身说道:“殿下,王洗马求见!” “让他进来。”赵兴回过神说道。 太监闻言退了出去,不一会,王安石走了进来。 “出事了?” 赵兴见王安石神情凝重,不等他行礼,就开口问道。 “殿下,神机妙算,确实出事了。”王安石行了一礼,说道:“离汴京城近的几个县都派人来报,今日一早,涌现大量借钱的百姓,但是核实身份后,大多都是当地地主乡绅的佃户。远一些的县还没消息传来,臣已经派人前去询问了。不过臣觉着情况应该差不多。” “呵,倒是聪明。”赵兴冷笑一声。 古代又没有网络大数据什么的,核查身份非常麻烦。 这些地主乡绅派佃户前来借钱,无疑会极大的增加各县县衙的工作量。 而且还会耽误那些真正想要借钱的百姓。 这算是一个阳谋,佃户并不是卖身给地主乡绅的,本质上也是普通百姓。 若是驱赶抓捕,别的百姓不明真相,那些地主乡绅再让人四处宣传,官府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口碑就要被破坏了。 “臣想着各县派人四处宣扬一下办理青苗贷的条件,不符合的人若是前去,一律抓起来铐枷示众三日。”王安石说道。 “不行!”赵兴直接否定了王安石的办法,说道:“先不说其余百姓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会怎么想,若是那些地主乡绅派大量佃户前来,难不成都抓起来?县衙哪来那么多人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