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下去,他真不知道国家还能维持多久。 这时,一个户部的小吏匆匆跑来:“大人,兵部尚书贾大人家的公子求见。” “哦?” 刘言微微皱眉。 “请他进来吧。” 毕竟跟贾敬同朝为官,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而且贾敬的嫡孙素有才名,年纪轻轻已经是顺天府院试案首,他也想见见这位青年才俊。 一时,贾蓉进了堂内。 一身绸缎青衫,简洁干净的发髻,浑身没有多余的叮当配饰,只有一股气质,刘言想了一会儿,才想起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常年累月读圣贤书才能养出来的气质。 “学生贾顺之,拜见刘大人。” “顺之免礼,来人,赐坐。” 贾蓉因有秀才功名,堂上自然可以坐着说话。 立刻有文吏搬来了椅子。 贾蓉道了谢,方才坐了。 刘言笑问道:“不知顺之小友来户部所谓何事?莫非是你祖父拉不下脸来,竟让你过来问我要军饷了?” 贾蓉笑道:“大人说的哪里话,学生这次来户部跟祖父无关,乃是受人所托,募捐来的。” “募捐?” 刘言一愣。 以往的大灾,朝中也曾组织过募捐,不过就像个笑话,大臣们你十两我八两,费心费力的几天弄几千两银子,还不够功夫钱。 所以这几年已经没有募捐这回事了。 贾蓉笑道:“是金陵的皇商薛家,听闻山东陕西等多地发生灾情,愿为朝廷排忧解难,捐十万两白银以供户部赈灾。” “多少?” 刘言一下子站了起来。 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怨不得他如此失态,实在是这年头商人无不唯利是图,把金银看的甚至比命重要,能有捐十万两来赈灾的? “十万两白银,就在户部门口。” 贾蓉又重复了一遍。 刘言先是一惊,然后皱眉。 果真是十万两。 但这钱恐怕不是白捐的! 刘言很快平静下来,吃了口茶,问道:“你刚刚说哪家皇商?” 贾蓉笑道:“是金陵薛家。” “金陵薛家。”刘言自言自语了一句,忽然想起前阵子有个皇商的案子牵扯到了户部。 “我记得好像薛家有个挂名行商的犯了案子?是什么事?” 贾蓉实话实说道:“纵奴行凶打死人,又跑了。” 刘言:“……” “不好办,牵扯到了人命,还畏罪潜逃,恕本官无能为力,这钱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大人误会。”贾蓉笑道:“捐钱主要是为朝廷分忧救灾,薛家人说了,能减刑最好,哪怕不能减刑,也愿意为朝廷分忧,所以这钱我是不会拉回去的。” “只是减刑?” “减多少?” “现在判的是绞监候,他家人只想留个念想,哪怕判流放也行。” 刘言笑了。 “就这么简单?这十万两……贾大人为什么不要?” 以贾敬的能力,改判个流放罪名不是轻轻松松? 贾蓉笑道:“都说了,为朝廷分忧!” “好!” 刘言一拍桌子。 “既然如此,我亲自入宫跟太上皇说此事,能减刑是肯定的,但是减多少不好说。” 毕竟太上皇也是穷的厉害了。 贾蓉躬身:“有劳大人了。” 刘言笑道:“顺之客气,银子呢?” 贾蓉道:“在门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