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温庭昨晚睡的有些晚,今早上又起的早,此时精神上有些不足,恍惚道:“臣……臣,臣一时有些耳背了,皇上可否再说一遍?” 叶相虎据首辅之位,高不可攀。 贾敬来势汹汹,如雄狮。 温阁老已经准备得过且过,再熬个一两年,弄点养老钱,就立刻告老还乡。 安平帝:“……” 都是人才啊。 不愧是他爹留下的班底! “朕问你,西北鞑子寇边,可有退敌之策?”安平帝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他现在必须忍着。 等真正的君临天下,这些尸位素餐的,全都得滚! 温庭想了想,认真道:“臣以为一定要派大军前往大同援助守城,一旦大同失守,后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暴露在鞑子铁蹄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好了。” 安平帝摆手打断了。 “贾爱卿,你可有良策?” 贾敬正色道:“臣以为必须施展雷霆手段,一旦让西北鞑子尝到了甜头,后果不堪设想。” 大夏这些年歌舞升平,文臣们早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只想着怎么防守。 遥想当年他父亲贾代化,在边关杀的鞑子闻风丧胆,俘虏的鞑子现在还在他们宁国府的马厩里养马呢。 区区鞑子,何惧?! “如何雷霆手段?” 安平帝眼睛一亮,接着问道。 贾敬正色道:“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臣以为可将京营五万精锐尽数派出,跟鞑子决战大同城下,一定要让鞑子知道,我大夏不可犯!” “不可!” “万万不可!” 好几个大臣马上站出来反对。 其中就有叶相。 “京营负责保卫京都安稳,万万不可轻易动之!”叶相语气严肃的说道。 贾敬道:“京营有十万人马,留下五万还不够么?谁还能在京都掀起滔天巨浪不成?” 叶相看着贾敬,冷笑道:“我也不知道是谁呢,总之,京营万不能动,皇上三思。” 一大群官员跟着高呼。 “皇上三思。” 皇帝的安危,他们这些百官的安危,可都靠京营镇守着。 没了京营,京都还是京都么? 安平帝虽然很想贾敬说的那样,打得一拳去,免得百拳来,可一想到动京营人马,又十分不敢。 毕竟,自己的安稳才是最重要的! “京营暂时不能动,贾爱卿可还有别的主意?” 贾敬拱手:“皇上恕罪,臣无能。” 安平帝摆了摆手:“既然如此,就按照叶相的办法来吧。” 众臣高呼:“皇上英明。” 此事算是盖棺定论。 而后礼部尚书李敏之又出班,道:“今年秋闱,各省的主考官都已经定下,现今已陆续抵达,只有顺天府尚未定,臣等拟定了主考官,副主考以及监察御史名额,还请皇上过目。” 夏守中赶忙下去,接过本子恭敬的递上。 安平帝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他正式临朝第一次乡试,意义重大,他对此也十分重视。 半晌。 安平帝微微点头。 李敏之安排的人不错,要么是中立的,要么是他的人。 将来这些人就是他的底子。 “准了。” “乡试务必重视起来。” “臣遵旨!” …… 后宫,登仙阁。 太上皇服下了一颗仙丹,然后坐在蒲团上,闭目打坐。 半晌,有小太监悄悄的走来,却不敢说话,只在一旁站着。 “有什么事,说吧。” 小太监道:“回圣皇,贾阁老求见。” “哦。” 太上皇睁开眼:“叫他进来吧。” 外面。 贾敬正在跟戴权在角落里说话。 “太上皇最近如何了?” 贾敬问道。 戴权脸上带着忧虑,摇头叹道:“一开始只打坐修炼,现在已经开始烧丹炼汞,甚至吃仙丹了……” 贾敬一惊,皱眉道:“你没劝一劝?” 戴权苦笑道:“我也想劝,只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