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覃朝阳轻飘飘的一句话,让祝昌盛笑不出来了,编辑部其他几人更是在覃朝阳走后幸灾乐祸。 覃朝阳刚才虽然说的是“你们”,可点名却只点了祝昌盛一个人。 “砰”的一声,小姚将半包还没拆的读者来信放到他的桌子上。 “老祝,辛苦了!” 说这话的时候,小姚嘴角露出根本藏不住的笑容。 “小姚,我这还有这么多稿子没审呢,哪有空看这些信啊!” “抽空看嘛,随便看两眼就行,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看着哪封信的内容有趣,你就给回几句嘛。” 小姚嘴上说得越轻松,祝昌盛越是忧愁。这事他又不是没干过,真有那么轻松就好了。 “咱们出版社要是有个通联部就好了!”祝昌盛叹气道。 所谓通联部,一般是报社所设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沟通和协调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对下组织培训通讯员、联系群众。 通联部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处理读者来信,因为报纸的读者来信基本都是反应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人文社是出版社,读者来信大多是对于出版图书和刊物的评价,工作量不算大,所以并没有专门负责处理读者来信的部门,都是由青年编辑负责。 “要不要再给你配个秘书?”柳荫毫不留情的揶揄道。 “那敢情好,最好是个女秘书。”祝昌盛玩笑着说道。 “美死你!” 玩笑过后,祝昌盛看着这些读者来信,犯起了愁。 他知道,眼前这些信还顶不上最近编辑部每天收信量的一半。 让他看一点稿子行,可要是看信,他可坚持不来。 祝昌盛心里思想着,很快有了个主意。 “小姚,这些信里有多少是写给林朝阳的?” “不少呢,起码有个三分之一。” “那咱把这些信都挑出来,给他送过去。” 小姚有些意外,问道:“他不是说不要吗?” 四月份《当代》发表《赖子的夏天》,读者反响强烈,来信如雪片般飞入编辑部,当时编辑部就想把许多专门写给林朝阳的信转交给他,但林朝阳以家里没有地方拒绝了。 “他说不要就不要?这都是读者们的一片心意!” 祝昌盛的表情义正言辞,看得小姚一愣一愣的。 她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老同志的原则和底线果然灵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