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怕她干什么,下回我带你来!” “岁数不大,主意还挺大。”陶玉墨一把揪住了大侄子的耳朵,“还自己来吗?” 陶希文吃痛,立马告饶,“不来了,不来了!” “好了,你老欺负他们俩干什么?” 陶玉书出面制止了妹妹的以大欺小,见姐姐拉偏架,陶玉墨不再跟两个小的纠缠,转而跑到了林朝阳这里。 “姐夫,帮我签几个名呗!” 林朝阳看着面前的几本书,是这几天刚上市的《梵高之死》,“你弄这么多本书干嘛?” “都是同学的,他们都是你的忠实读者。”陶玉墨讨好的给给林朝阳拧开钢笔帽,递上了笔。 林朝阳随手在扉页上签上名字,陶玉墨又说:“姐夫,你再给写句话。” “要求还挺多。” 嘴上这么说着,林朝阳还是给写上了。 陶玉墨欢欢喜喜的将书都收进了包里,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姐夫,你那是不是有两本样书?” “干嘛?” “你的书太不好抢了,我同学没买到。” 一本样书而已,林朝阳不甚在意,让陶玉墨去书房拿过来签上名字,“这回行了吧?” “谢谢姐夫!” 陶玉书问她:“你姐夫这本书卖的很好吗?” “姐,瞧你这话说的,我姐夫哪本书卖的不好啊!”陶玉墨先送上了一记马屁,又说道:“我感觉这回的《梵高之死》上架之后可比《赖子的夏天》那会儿难抢多了,我同学跑了两三家书店都卖光了。” “首印二十万册呢,卖的这么快?” 林朝阳笑着说道:“二十万册又不是都给一家书店,燕京大大小小的书店大几十家,一家书店两三百本,就是一两万册,不少了。前几天大家抢购的热情强烈,等过几天就好了。” 在客厅聊了一会儿,陶玉书催促着林朝阳去书房写作。 最近这些天晚上光顾着忙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把的创作进度都给耽误了。 他的新在《梵高之死》的基础上,再次大胆尝试悬疑元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创作已经进入了平顺期,没有了美色当前,他运笔如飞。 女人,果然只会影响拔刀的速度! 一晃春节过去了,1982年的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最火热的电影当属《牧马人》无疑。 据谢靳说,电影上映二十多天,中影卖出去的拷贝超过了450份,成为今年以来拷贝卖的最多的国产电影。 嗡嗡嗡结束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爆发,电影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这几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高峰。 1978年《斗鲨》观影人次4.5亿,1979年《保密局的枪声》观影人次6.5亿、《甜蜜的事业》观影人次4.5亿,1980年《白蛇传》观影人次7亿、《七品芝麻官》观影人次5亿、《神秘的大佛》观影人次4.8亿、《405谋杀案》4.5亿,1981年《喜盈门》5.6亿…… 一部电影上映,动辄数亿观影人次,充分说明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火热和老百姓们对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可惜这种繁荣的景象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在1979年之后,国内的电视机保有量迅猛提升,对于电影市场形成了最直接的竞争。 这几年电影市场繁花似锦,电视行业发展又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还看不出来什么,未来的几年,电视机将会不断蚕食电影市场,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 跟以上提到的前辈比起来,《牧马人》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输,反而犹有胜之。 除了《牧马人》电影的正在热映,林朝阳的《梵高之死》发行上市后也获得了无数读者的追捧。 发行当天,燕京城内的几十家书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许多书店的库存当天便被热情的读者们清空,书店不得不紧急调配图书。 即便如此,燕京各大书店的订货量也没坚持几天,《梵高之死》上市第四天,燕京各大书店内已经找不到这部的踪影。 燕京是国内平均学历最高,也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城市,销售速度如此之快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燕京之外,《梵高之死》上市后在全国其他地区也迎来了一波抢购浪潮。 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各个城市的书店库存不断传来售罄的消息,逼的与人文社合作的印刷厂不得不在过年期间紧急加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