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站在伟人之肩 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是天选 亦是唯一 夏天:这是那次喝多了写的……诶呀好羞耻啊! “以后,可不能啥都发出去啊!”夏天嘱咐。 米兰头一仰:“那还用你说,你写的那些敏感点的东西,我都藏起来了!放心吧~” 夏天想着——感觉米兰的“文运”挺旺啊! 要不让她把大春的那首《拉屎》投出去试试吧?! 这年头诗歌对年轻人的杀伤力太大了。 比如说,两年后,北岛他们应邀参加《星星诗刊》举办的诗歌节。 开幕那天,尽管有专人维持秩序,但无票者照样破窗而入。 会场之热烈是今天不可想象的——一位诗人在台上演讲,台下竟有人高呼“诗人万岁”,全场响应。 大量听众冲上讲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得北岛生疼。 一个小伙子甚至掏出匕首,猛地戳进自己的手背,说:“我要用我的血,让你们看到我对你们的爱,对诗歌的爱!” 诗人们演讲结束,需要J察保护走出会场。 人们在多个通道等着索要诗人的签名,等着与诗人合影。 有一次,舒婷根本无法走出会场,几个J察架着她,几个J察在前边开道。 到了接她的车门口,人们高呼着“舒婷,舒婷”的名字,伸出无数只藤蔓般的手臂,几乎把她挤到车底下去。还是J察硬把她塞进车里。 狂热粉丝,哪个年代都有~ 现在属于意识形态解体和商业化浪潮到来前的空白,这造就了诗人的时代。 但诗人戴错了面具——救世主、斗士、布道者、明星…… 最后他们会明白的,他们什么也守护不了。 结果出了三首诗,这个月还有《十月》的短篇《赤伶》、连载《大明劫》! 两篇反响都挺强烈。 《赤伶》毕竟以戏子为主角,以底层个体视角书写爱国情怀的作品,这个时候还真不多。 现在正流行伤痕呢,要不就是寻根、先锋啥的。 这部短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故事,还是叙事结构(倒叙),都非常的新颖,且优秀。非常成熟的作品。 这也是当初都不怎么需要修改的原因。 还有不少人庆贺惊鸿客老师呢,说他“终于回归正道”了。 至于《大明劫》更是让很多人看的心潮澎湃,这会儿还没有人写“历史”呢! 《大明劫》真心把明朝底裤都扒了,特别是孙传庭怒斥官绅那段。 很多人觉得,就算是拿到现在也非常有参考价值啊! 整部都好像笼罩着一层灰暗的薄雾,就像是病入膏肓的大明朝……王朝末日的景象让人心悸! 还有,历史上吴有性的“瘟疫论”的“不可见异气,自口鼻入”。那是1643年的事情! 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轻度中风后,得到的治疗是放血、喂锑、用烧热的铜棒烫水泡、催吐和泻药、服用人骨精华液和山羊胃结石,活活把英王给折磨死了。 1846年,西方医生才知道接生前要洗手…… 好像西方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先进强大啊! …… 不过这新年一月,肯定也不光夏天在那秀,也有不少新作品刊登。 比如说《青春》文学丛刊今年第一期上,就有一部特别受到热议和追捧的中篇——《今夜有暴风雪》,作者梁晓声。 作品以北大荒40万知识青年返城为切入点,采用复线并进的结构,把知青返城的现实和对兵团生活的回忆融合在一起,着重表现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屯垦戍边的壮举…… 现在返城青年可谓是社会之中的一大支柱啊,这下算是专业对口了! 多少人都能看的泪流满面。 而除了这一部外,《青年文学》1期还刊登了短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青年文学》就是马嘟嘟当编辑的那个杂志社,而这篇的作者,也找到了马嘟嘟。 他是推着轮椅去的杂志社,“马编辑……” “诶呦!铁笙老师,您怎么还来了?有什么事儿你传个话,我们过去不就完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