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他似是知道这些专家和教授们会继续发问,抢先一步开口道:“离子注入主要的作用是形成电阻,在芯片上起到导线和加热器的作用。” “这种技术,是我通过在传统扩散技术的基础进一步发散后想到的,没有经过实验检验,不一定准确。” “这里大胆提出,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各位专家教授提供一個思路。” 在场的专家和教授们心底不由冒出的一个念头:“是够大胆!” 但紧接着,他们又猛地发现:“不对劲啊,怎么说得好像很道理!” 而且李暮的理论,几乎等于给他们搭建了一个相当明晰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框架! 要知道像集成电路这种高精尖的前沿技术,国外都是严防死守,生怕被国内学去。 他们想要研究,只能从国外的期刊杂志上找到一些只鳞片甲的内容,再以此做基础展开实验。 整个过程,就是一步步试错,摸着石头过河。 “你再给我们说说这个离子注入工艺,你是怎么想的?”几个教授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暮。 李暮这会儿已经快把资料看完了,闻言迅速定位要说的内容,整理一番后道:“离子束把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撞出固体材料,叫做溅射;从固体材料表 面弹回,叫做散射;而在固体材料中停留下来,就叫离子注入。”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改变导电性能、光学性质和晶格结构。” 他一边说,一边在小黑板上画图,方便下面的人理解。 等他说完,在场的专家教授们不由陷入一阵长久的沉默。 直到不知谁“啪啪”地带头鼓起掌,雷鸣般的掌声霎时响彻会场,经久不息。 这下李暮算是彻底在国内半导体界出了名。 …… 研讨会一直到下午才结束。 集成电路的四项关键工艺理论,成为全场唯一的焦点。 以至于研讨会接下来的内容,俱是以他提出的四项工艺为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