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溪令毕业于尘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自动化系,也就是后世的电子科大,毕业后一直从事计算机的教研工作。 苏东莊毕业于哈工大,还在国科院的计算机所训练班学习过,随后回到母校任教。 三人这次受到新一代超算项目组的人员召集调令,才会离开原单位,出现在此处。 听完他们的介绍后,李暮按捺下心中的惊诧,面上微微含笑,点头道:“不错不错,年轻有为,以后我们可以多交流。” “真的吗?”听到这句话,杨天形三人俱是兴奋不已。 能有机会和超算总设计师交流,恐怕是所有学习计算技术领域的人都求之不得的机会。 李暮笑道:“当然是真的。” 他可舍不得把三个人放跑。 杨天形,开辟夏国信息化新天地的先驱,在计算机总体设计、主机于外部设备的研制和工程项目上贡献极为突出。 周溪令,后世“七五”“九五”两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产品开发技术负责人,还担任过“北斗”“启明”两个科研软件基地项目的总体组长。 苏东莊,夏语言全文检索技术研究的开创者,著作《计算机系统结构》成为八十年代全国高校的统编教材,而后创办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出从信息检索道内容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TRS系列产品,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用户遍及海内外。 这三个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后世计算技术领域各自方面的大佬级人物。 如果能够把他们留下来,无论是留在半导体研究所,还是去半导体集团,都是莫大的助力。 当然,想让他们留下来很简单,只要李暮打报告,上面肯定会批准。 但他不想用这种强制的方式,而是打算让三人真心实意地留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看向王绶觉,道:“走吧,超算的计划书我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咱们去开个会。” 闻言,王绶觉面色不变,早已习以为常,道:“好,我这就去组织人手,杨天形同志,你们三个就直接跟着李顾问去会议室吧。。” “正好,你们不是有不少问题想请教吗,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问一问。” 说完,他便直接离开,去召集人去了。 …… 大会议室。 没花费太久的时间,王绶觉便把人叫了过来。 当然,这肯定不是上次全部的人数,之前的超算研制成功后,留下的人只是小部分,走的人更多些。 众人一边进来,一边和李暮打招呼,顺带好奇地看着围在他周围的杨天形三人。 他一一地向所有人介绍,搞得杨天形他们都有点儿不好意思。 见人都来的差不多,赶忙结束话题,然后到座位上做下。 不多时,大会议室里的前三排,便坐满了人。 李暮的视线扫过下方的一众研究人员们,有新面孔,也有老面孔,笑道:“看来有不少新同志加入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话音落下,下面响起一片欢快的笑声。 他们是跟着李暮研制第一代超算的时候,联合了计算技术研究所那边一起搞,人数也不多。 但现在仅仅是他们自己半导体研究所的人,都达到了25个,超过了当初刚开始的规模,可谓是兵强马壮。 李暮继续道: “不过队伍壮大,任务也跟着变重了起来。” “相信大家也知道关于新一代的超算的一些消息,这一次的研究不同以往,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硬件升级、软件优化和算法改进。” “而要涉及到一个全新的概念——互联网。” “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但它有着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 …… 先鼓舞了一番士气,他又先和众人普及了一下网络和或互联网的含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