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总不可能我一个人把超算研制都包圆了吧-《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页

    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并未影响到李暮的研究工作。

    虽然一篇文章,再次让他的名字展露在世人眼前,但这一手灯下黑,加上安全委员会故意露出的“河图”团队的线索,成功地将那些有心之人的视线带偏。

    不偏都不可能,因为他们真的搞了个假的研究基地。

    ……

    半导体研究所,超算网络研发组内。

    光纤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虽然造价高昂得离谱,纯实验室合成,但是弄出来一些满足超算网络的搭建没有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数据链路层的搭建,这个技术的关键是网络通信协议(TCP/IP)和以太网协议。

    李暮一边拿着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一边介绍到:

    “先来说说以太网协议,它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对物理层有着约束的作用,通过网线来进行规范,且使用一种叫做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极致来避免数据冲突,主要适用于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短距离高速传输。”

    “而网络通信协议,有着四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来讲,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传输成功为止……”

    ……

    想要搞出互联网,以夏国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李暮只能将所有的资料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所有人听。

    好在他现在顶着国家最高科技奖一等奖获得者外加发明大王的光环,又在半导体、计算机领域浸淫许久,也不会再有人怀疑他。

    “好了,大家先消化消化,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待说完后,李暮看了看下面眼神还有些懵的众人,无奈道。

    互联网的出现,是常年技术积累实现的结果,他们想要追赶着实不易。

    虽然众人消化理解的速度并不算慢,但耐不住每次听的都是新东西。

    “还是要徐徐图之才行,不能把人搞废了。”李暮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

    第二代超算的研制固然重要,但这个团队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培养的好,说不定以后不用他帮忙,也能搞出超算。

    但万一要是养废了,以后活全都在自己身上不说,也浪费了国家的一大批专业人才。

    ……

    开完会,又解答了众人提出的问题后,已经到了12点。

    李暮来到饭堂,打好饭菜,找了个偏僻的位置坐下。

    一边吃,他一边思考着第二代超算的研制问题。

    杨天形、周溪令和苏东莊三人自从进组之后,表现得倒是很不错,得到了许多专家和教授的认可。

    不过想让他们独当一面,还是有点困难。

    就在他想得正入神的时候,肩膀忽然被人轻轻地拍了拍,道:“想什么,这么认真?”

    “没什么,一些研究上的事。”李暮看着端着饭盒在旁边坐下的王绶觉,勉强的笑了笑。

    后者立刻起了好奇,道:“呦,那我可得好好听听,什么样的研究难题,竟然可以难倒你?”

    “不是研究难题,只是我觉得咱们现在超算网络组的新鲜血液不够,需要一些年轻人。”李暮想了想,道。

    他在组建网络组的时候,刻意没有让那些刚进所里的年轻研究人员们进去,就是为了避免他们被自己带歪。

    现在研究开始有一段时间,倒是可以试着让杨天形三人过来接触接触。

    他们未来在软件上面本来就很有成就,天赋绝对是不差的,又经历在其他组的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

    王绶觉观察着李暮的表情,笑道:“你是想把杨天形周溪令和苏东莊他们三个调进网络组对吧?”

    “您怎么知道?”李暮惊讶问道。

    闻言,王绶觉呵呵一笑,解释道:

    “刚刚开会的时候我看到你皱眉头,便猜到你在想什么。”

    “现在的网络组虽然研究开展得比较顺利,但是已经不是一个科学的研究状态,需要有新人来提出观点来打破这个局面。”

    “你平时没事便喜欢叫他们三个起来回答问题,我就猜你想要他们三个过来。”

    作为副所长,他也在所里待了很多年,带过不少研究。

    虽然成果不多,但经验还是很多的。

    “您这双眼睛,洞若观火,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李暮笑着地点了点头,又道:“虽然按照我的节奏来,研制出第二代超算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继续这么下去的话,大家以后出去,恐怕很难独立进行新的超算研究。”

    “总不可能我一个人把咱们国家所有的超算研制都包圆了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