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发动机资料必然不小,他哄阿斯克过去几天可以,时间长了肯定会出大问题。 想到这里,李暮愁得抓了一把头发。 …… 次日,早。 李暮昨晚熬了半宿,此时却精神奕奕,醒来的瞬间便直接从床上坐起。 洗漱、锻炼一气呵成。 做完这些,他又打了个电话给关建民,通知他今天的行程后,回到书房将花了几个小时写完的玄鸟-1直升机计划书再次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虽然只是大概的理论和框架,不过用来引起上面的注意,建立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项目已经足够了。 至于全部画好了再拿出来,没必要,也不符合常理。 仔细核对,确保没有任何错漏后,李暮才将稿纸小心地收进公文包。 然后又打开聊天页面瞧了瞧。 WIFI信号停留在三格。 满格是100KB/s的下载速度,三格就是75KB/s,如果阿斯克不乱跑的话,一天就是8.64G,356G一个多月就能搞定,完全不用担心下不完。 发动机的问题,他也找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自己搞。 听着是有点天真,毕竟夏国现在在发动机方面,无论是飞机还是直升机,几乎都是依靠仿制,完全没有自主研制的能力。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研发不出来。 李暮缺少的仅仅只是最关键的那一部分核心技术而已,又不是没有全部技术,不是没有攻克的可能。 …… 半个小时后,一辆上亥牌汽车停在国科院的门口。 李暮从车上下来,和关建民说了一声,让他去边上等着,然后才走进大门。 轻车熟路地来到办公室。 郭默正在处理人员调动的文件,最近文教部那边要开展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试点,需要大量的专家和教授过去担任老师。 ——仅靠教材就想完成培养,这显然不现实。 不过他虽然清楚这一点,但也犯愁,现在夏国所有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集团虽然有一些,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完全比不过。 要想找老师的话,就得去跟半导体研究所要人,可偏偏那边的研究也正是关键的时候,能不能抽出人来还真不好说。 就在郭默抬起手,准备拿起电话给吴有望打去问问情况的时候,两声“咚咚~”地敲门声响起。 他抬起头,看到李暮,原本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笑道:“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休息吗?” 一边说着,他一边站起身,将李暮带到边上的沙发上坐下,然后给他泡上茶水。 “领导,您在犯愁什么呢?”李暮没有着急说玄鸟-1直升机的事情,而是好奇道。 郭默想了想,也没有隐瞒,直接道:“是这样,最近文教部那边不是在搞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么,需要很多的老师,他们就盯上了半导体研究所……” 话还没说完,李暮便明白过来。 教材有了,没有好的老师,这个地基也立不起来。 他当即到:“领导,您不用担心,半导体研究所这边出人完全没问题。” 去学校讲课,对于一些已经成名的专家和教授来说,其实吸引力不大,无非是增加履历和级别而已。 但是半导体研究所里现在还有大量的软件工程研究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也是未来夏国软件工程领域的主力军。 在不耽误研究的情况下,让大家一起进步,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