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用不了多久,又能在报纸上看到你了-《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页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动态随机存储器本身也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在这方面的技术夏国还是相当强悍的,只需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研发就行。

    接下来便是关于静态随机存储器的研究。

    同样作为半导体存储器,它对比前者来说,技术难度要简单许多,也是负责存储系统组研究的白教授,将它放在第二位研究的原因。

    但简单并不代表着它没有技术难度。

    作为一种高速但相对易失的存储器,如何提高存储密度、降低功耗、保持数据稳定性和优化读写操作,是设计上的四个难题。

    ……

    存储系统研制组实验室内。

    作为组长的白教授一一道出目前研究遇到的阻力。

    待说完之后,房间内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在了凝目沉思的李暮的身上,眼中尽是期待之色。

    作为所里的老人,他们都清楚李暮绝对能很快地给出他们解决的方案。

    但这次他并没有着急给出答案,而是将目光看向存储系统研制组里的几个年轻人,道:“王犇、魏立国,还有许强邦,你们几个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听到李暮交出他们的名字,三个刚刚进到研究所不久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但听到要回答问题,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第一个开口。

    见状,李暮笑道:“没事,随便说说,放松一点,就当是学习交流了。”

    “对,大胆地说,李顾问年纪可比你们都小呢,怕什么?”周围的教授们看出了李暮的打算,也纷纷开口笑道。

    只是这话却让三人更加紧张了一些。

    年纪确实是他们更大,他们在这个年纪时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可眼前之人,就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科学家,无数学生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就连他们都敬佩不已,根本比不了一点好不好。

    最后还是面相粗犷一些的王犇咽了口口水,首先开口道:“李顾问,我觉得提高存储密度,可以从增加集成度方面入手。”

    一句话说完,他便停下来看李暮的反应。

    纵然知道说错也没有什么,但他就是没来由的紧张。

    “不错,继续。”李暮微微点头,对其表达认可。

    见状,王犇胆子才更大了一点,接着道:“只要我们在集成度上再有突破,存储密度自然而然地能得到提升。”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提升集成度吧?”忽然,站在王犇身后的魏立国开口插话,道:

    “上一次我们的最高集成度数据是5w,虽然经过黄教授他们的不懈努力有所增加,但提升也不明显。”

    “想要通过这个方法来提升存储密度,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恐怕没有那么理想。”

    这时,最后一个许强邦看到两人都开了口,也沉声道:“不错,我看还是要从设计上想办法,优化现在的存储单元结构,采用高密度的设计方式。”

    ……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李暮和其他的专家教授看在眼里,俱是眼中含笑。

    “说的都有道理。”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道:“不管是提高集成度,还是优化设计,其实都可以一起搞,双管齐下。”

    “前者先不提,我来和你们说说后者,怎么去优化它的设计结构。”

    “以前我们的存储单元主要以二进制为段位,比如穿孔卡片、磁带和早期的磁盘,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后来虽然转为了多个二进制位,但提升效果现在也遇到了一个瓶颈。”

    “那么,我们要怎么去突破这个瓶颈呢?”

    说着,他讲目光看向实验室内的众人。

    这个问题,就需要所有人一起回答了。

    不过看着他们皱眉苦思的模样,恐怕一时半会拿不出主意。

    李暮只能继续道:“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增加一个端口。”

    “增加一个端口?那不是会让体积变得更大吗?”一个老教授疑惑道。

    其他人也不禁面面相觑,难道李暮的办法,就是单纯的增加体积?

    闻言,李暮解释道:

    “当然不是简单地增加体积,我的想法是在原来单端口的基础上复制增加一套读写端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