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能等到两边的研究彻底完成,才能腾出人手来。” “让杨天形、周溪令和雷鸣他们三个去新成立的团队,他们三人的天赋不错,可以先自由发挥一下。”李暮直接道。 从昨天得知王娅等人回来以后。 他心里便有了这个想法。 经过锻炼,三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完全可以胜任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开发工作。 王绶觉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接道:“那好,按你说的办。” 在研究的事情上,他无条件相信李暮的看法。 人员任用也是同样。 毕竟到现在为止,李暮挑出来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是天才中天才。 …… 三人一边吃一边谈。 待吃完早饭,事情基本也被解决完毕。 不过李暮还是去各个研究项目组看了看,鼓励了一下正在忙碌的众人。 看到他出现,所有人都高兴不已。 哪怕他表明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也没有让他们感到失望,反而拍着胸脯保证道:“李顾问,您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出岔子的。” “等您回来,肯定给你一个大惊喜!” “研究重要,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我可不希望回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倒下。”李暮看着满眼疲惫的众人,十分地心疼。 回头他便去和吴有望说了说,让他再控制控制大家的研究时间。 左右现在的研究基本都进入了收尾阶段,没必要再天天熬夜死磕。 …… 从吴有望的办公室出来后。 李暮便坐上车离开。 车子一路往郊外开去,停在雷达研究所的大门前。 经过警卫的检查后。 进入所内。此时差不多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 所以他也没有着急去找人,而是待会儿带着关建民和赵参军先去饭堂解决中饭。 没想到车子刚刚开进里面,便看到一大群人打着“热烈欢迎李顾问前来雷达研究所指导工作”的横幅在实验楼边上的空地迎接。 雷达研究所的所长彭时录、副所长蒋南英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看到他的车辆的瞬间,便热情地涌上前来。 关建民抢先一步,从驾驶位下来,替李暮打开车门,还给了他一个“我做得不错吧”的眼神。 “做得不错个鬼。”李暮满脸黑线。 他连忙下车,迎上前去,道:“彭所长、蒋所长,你们是在是太客气了,其实没必要搞得这么隆重的,又不是第一次来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不一样,我都听国防装备委员会的同志说了,这一回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东西啊!”彭时录笑着道。 从昨天,他便得到了消息,国防装备委员会准备研发几种不同功能的雷达。 本来他还在奇怪,哪里又出了个天才,竟然能搞出他们这段时间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出来的研究方案。 结果一听要来的人李暮,心里只有一个感觉——稳了。 彭时录接着道: “对了对了,差点忘了跟你引荐两个人,这位毕德先教授,我们国家雷达领域的权威,论水平,绝对是这个。” “本来他在咸安工作,但听说了我们雷达研究所研究出了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就申请过来学习。” “原来时间待得差不多,都准备走了,结果一听你要研制新雷达,二话没说又留了下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位五十多岁戴着眼镜的老教授推了出来。 “毕教授,久仰了。”李暮恭敬道。 无论是年纪,还是成就,对方都值得他尊敬。 国科院院士,夏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生致力于雷达、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开创了雷达信息论科学研究,成就斐然。 毕德先有些受宠若惊地笑道:“李顾问,您太客气了,论成就,您已经远远将我这把老骨头甩在了身后啊!” 他看着李暮,满眼惊叹。 即便是听了彭时录和蒋南英几人描述过李暮的年龄。 但亲眼看见后,还是难免震惊于他的年轻。 “您是雷达领域的权威,又比我年长,我尊敬您是应该的,以后在研究中还请您多多指教了。”李暮笑着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 众人寒暄片刻。 正好到了吃饭的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