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内既没有设计经验的人,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研究的困难,可谓是相当之大。 “研究这个啊,不错,有冲劲嘛。”李暮笑着道。 他连接蓉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档案库,看了一下资料。 夏国搞出万吨卧式挤压机,是在66年的事情。 周兰不好意思道:“您过奖了,我们还只是想要研究而已,都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 他们要研究万吨卧式挤压机的事情,其实没多少人知道。 要不是刚刚太过激动了,也不至于说漏嘴。 毕竟这方面国内完全一片空白,多少专家和教授都搞不出来,他们两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说要解决,未免引人发笑。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没有成果,以后也会有的。要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来问问我。我这一段时间都会在奉天空气动力研究所那边,和警卫说我的名字就行。”李暮道。 两人都是出身国内顶尖学府的人才,能力绝对是没的说的。 虽说现在年轻,未必能够很快地得到成果。 但日后绝对能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谢谢李顾问,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李树和周兰齐声道。 望着两人脸上的坚定神色,李暮的眼中也不由浮现出一抹笑意。 …… 在鼓励了一番李树和周兰后。 李暮又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交流了一番。 他们并非从京都的高校毕业。 但对李暮的尊敬,一点儿都不比李树和周兰两人少。 同样勉励了他们几句后,李暮才动身离开。 坐在车上。 他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在脑海中查看关于万吨卧式挤压机的资料。 既然刚好碰到了,那么索性帮两个年轻人一点小忙。 当然,他不会参与进去,仅仅打算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剩下的交由两人自己去做。 看着看着,李暮忽然微微坐直了些许,暗道:“居然还要牺牲一位科学家?” 他实在想不到,万吨卧式挤压机的成功,竟然是以一位科学家的生命为代价。 年仅39岁,便因劳累过度,病魔缠身,最终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奈何天不从我愿”的遗言,与世长辞。 “未免有些太惨痛了!”李暮看着都觉得心疼。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一个正直壮年的科学家的生命便走向了尽头,其间所经历的艰辛,付出的努力,恐怕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他看向资料中的名字——王正安。 “就在奉天重型机械厂吗,哎,早知道刚刚应该去见见的。”李暮心中有些遗憾。 对于这些为国家的强大付出生命的先辈们,他始终怀着崇高的敬意。 他接着想道:“不过现在补救,也为时未晚。” 夏国决定搞万吨卧式挤压机,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候。 王正安应该还没有参与到研究,或者参与的时间不长。 现在挽救,还来得及! …… 回到研究所。 李暮便立刻开始绘制万吨卧式挤压机的设计图。 这个东西在60年代属于先进的重型机械,但放到后世,不说烂大街,但至少算不上特别少见的技术。 他花了点时间,便在蓉城的重型机械公司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设计图。 虽说不是特别的详细,但也足够使用了。 毕竟要知道现在夏国在这方面,可是一点儿资料都没有。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便让关建民给李树和周兰送去消息,让他们过来见自己。 现在他还不认识王正安,肯定不能直接找上门。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两人,让其自己找过来。 做完了这件事或,他顶着微微发黑的眼圈,来到风洞的实验场地。 看到他的样子,王石存、徐顺寿和吴达观三人都吓了一跳,连忙道:“李顾问,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昨天晚上突然来了点灵感,小小地熬了一会儿夜而已。”李暮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大碍。 不过他虽然这么说。 但王石存等人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冒昧的问一句,您昨晚睡了多久?” “睡了,一会儿吧。”李暮有些不确定,反正他坐在书桌前,一低头一抬头,天便已经亮了。 然后在床上躺了不知道多久,生物钟便把他叫醒。 困倒是不困,只不过精神略微有点疲惫。 毕竟绘制图纸不能简单的照抄,是一件相当耗费心力的事情。 “不行,绝对不行,必须去休息!”王石存等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还一会儿? 在他们看来,肯定是干脆没休息。 李暮道: “真没事,就是有点黑眼圈而已,不影响研究。” “王教授、徐教授、吴教授,你们别忘了。” “之前你们想回实验场地,是谁给你们打的掩护?” 他说完后,好整以暇地看着三人。 偷偷来研究的事情,可不止只有他一个人会干。 王石存等人也来过一两次。 可惜刚好不凑巧,被付华生抓到了。 眼看就要被发现,还是在后面赶来的李暮引走了付华生,否则个个都要挨批评。 “就是被所长罚我们也认了,李顾问,您可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身体要紧啊!”徐顺寿道。 王石存和吴达观也跟着出言相劝。 他们被罚不要紧,万一李暮的身体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就在李暮打算再争辩一会儿的时候。 忽然,一道声音在他的背后响起:“李顾问,您昨晚上没休息?” “我没有,怎么可能,您听错了。”李暮扭过头,看着走过来的付华生,面不改色道。 只可惜,他的黑眼圈,已经说明了一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