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仅有挂,而且还有另一位堪比外挂的人协助。 三年便从无到有完成万吨挤压机的设计和研制,除了拼命之外,个人的能力绝对是顶尖的。 加上他的帮助,能多快把东西搞出来,他都不敢想。 一旁的吴达观赞同地点头道: “李顾问这话倒是没错,万事开头难,总要有人去开这个头,攻克这些难关。” “我们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也正是如此。” “要是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我一定全力帮忙。” 万吨挤压机是难,但难道风洞研究不难?战斗机研究不难? 再难,也是要有人去做的,不去做便肯定不会成功。 在吴达观说完之后,徐顺寿和其他的教授们,也纷纷表态,表示有需要尽管开口。 “那我便谢谢诸位教授了。”李暮笑着道。 说完,他才将目光转向了板板正正坐在位置上,从坐到位置上后,便一直埋头干饭的李树和周兰。 没办法,除了李暮之外,他们一个人都不认识。 而且坐在身边的都是一群老教授,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份,都是他们的长辈,更加不敢随便开口。 “我先给你们一点参考的资料,拿回去研究研究。如果不懂的地方,先找人问,实在问不到再来找我。”李暮道。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两叠稿纸。 看到这个动作,本来还漫不经心吃着饭的王石存,眼睛立刻便直了直。 一句话脱口而出:“这不会是万吨挤压机的设计图吧?” “什么?万吨挤压机的设计图!”徐顺寿和吴达观等教授闻言,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 虽说李暮全才的名声在外,但一天的时间便拿出设计图,未免有些太魔幻了。 见众人产生误会,李暮有些哭笑不得道:“王教授,您误会了,只不过是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而已。” 一边说,他还一边无语地看了看王石存。 ——这是得对他有多自信啊! “原来如此,嗨,都怪王绶觉这一嗓子,搞得我还真以为李顾问您真把万吨挤压机设计出来了呢。”徐顺寿道。 其他的教授们,也纷纷恍然,暗道是自己想叉了。 “不过我们还真好奇,您这纸上的作业都是些什么东西,能给我们看看不?”一旁的吴达观望着桌上的稿纸上。 这句话,也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 李暮笑道:“当然没问题,是我对老大哥同类挤压机缺点的总结,以及改进方向的建议而已。” 他留下这份作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吸引王正安这个人过来。 而想要让其主动上门,不拿出一定的干货绝对不可能。 在保证不暴露的前提下,稿纸上的问题,算是比较合适的。 “同类挤压机的问题吗,可我们现在连造都还没有造出来啊!”一位教授好奇地看了看纸上的内容,然后有些疑惑不解道。 虽说这些问题也十分重要。 但也有着一个前提,那便是他们有老大哥那种挤压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的优化和提升。 可现在他们什么都没有,去优化什么? 李暮解释道: “其实从问题可以看出许多东西,而且我要做的也不是解决它。” “而是由果推因,去倒推老大哥万吨挤压机的研制思路。” “比如核心的穿孔问题,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压力、材料等等方面的问题,出现穿孔……” 他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并找了个问题举例。 穿孔问题的出现,往往和加工过程息息相关,而从此完全可以倒推老大哥加工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挤压机状态和磨具状况。 徐顺寿和吴达观等教授听完之后,都不由浑身一震,再次刷新了对李暮天赋的认知。 由果推因,说的简单。 可只有真正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难度。 假如是他们,恐怕需要组建一个专家组,不停地开会讨论,花上半年多的功夫,才能勉强有个结果。 这份强大的天赋,不得不让人佩服。 只有王石存,一脸“果然如此”“我就知道”“不出所料”的表情。 毕竟在航空院那边,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说呢,怪不得李顾问今天一早顶着黑眼圈出现。”徐顺寿忽然道。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回过味来,连连的赞不绝口。 一旁的李树和周兰两人听到李暮为了他们的事情,熬了一整夜,心中感动的同时,又有些愧疚。 两人连忙道: “李顾问,您千万要注重身体啊,我们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着急解决。” “和您的身体比起来,什么研究都不重要。” “对,即便做出了万吨挤压机,万一您,您的身体出了问题,也得不偿失!” 他们的这番话让周围的教授不由得点了点头。 作为夏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李暮的价值确实太过宝贵了。 哪怕是十个万吨挤压机这种重型机械的技术,都远没有他身体的健康重要。 “你们放心,我身体好着呢。”李暮哭笑不得的摆摆手,道:“好了,你们赶紧回去吧,好好研究,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的!”李树和周兰两人齐声应道。 说完后,他们也吃完了饭,立刻起身离开。 见状,一众教授俱是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曾经也是如此朝气蓬勃,满怀着干劲去建设国家啊! 有这样的青年人作为后继者,他们也算是可以放心了。 王石存不由感叹道: “说实话,我还真有点羡慕他们两个呢,居然有李暮你指导。” “在我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个条件。” “哪怕是那些去国外留学的,也很难获得像你这样高水平的科学家进行教学。” 他这话引起了徐顺寿和吴达观等教授心中的共鸣。 如果当初他们年轻的时候,能有像李暮一般的大学者进行指导,现在的成就,无疑能再往上攀登几个台阶。 刚刚毕业便能接触万吨挤压机这种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恐怕全国都没有人能做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能有这么高的成就,其实也有诸位教授为我,为青年一代披荆斩棘,开拓出了前路的前因在内啊。”李暮笑着道。 人类文明最光辉的一点,便是传承。 “哈哈,你这话夸得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王石存不由大笑起来。 其他教授也跟着一起笑,笑容中满是欣慰。 青年一代能比他们这一代强,是件值得特别高兴的好事。 这证明它们的国家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民也在进步。 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够令夏国重新崛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再遭受任何威胁和压迫。 …… 吃完饭后。 李暮回到房间休息片刻,顺带继续绘制万吨挤压机的设计图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