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一领域的研发上,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加起来,都打不过夏国。 即便是老大哥也不行。 阿列克谢等人搞的《战争》虽然剧情十分不错,也很有史诗感。 但那仅仅是相对于愿意去认真玩的人而言。 长达四十多个小时的剧情,全程以黑白像素点来演绎故事,很难让玩家真正地融入进去。 与之相比,还是短小精悍的故事,且具备一定可玩性的游戏,才更容易抓住玩家。 就在李暮微微出神的时候。 这边的专家教授们,见到时间不早,也结束了交流。 靳舒和固定刷新的NPC一般,踩着时间过来叫李暮和王娅去饭堂用餐。 不过今天他的身旁,多了一个林振。 …… 知道李暮有事情要谈,王娅走到一旁,并没有打扰。 见状,林振赶忙上前,道: “李顾问,您让付所长递交的研究方案我和吴薛领导已经看过了。” “他现在正在和上面联系,并且申请调动全国的专家和教授,来到奉天进行支援。” “初步估计,3天之内,便能有100人到达!” 他先和李暮说了说情况。 从拿到李暮给的研究方案开始,他便直接找到了吴薛。 两人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直接将方案上报,然后立刻行动,筹划研究所需要的各项准备工作。 “3天,这么快,您没有将方案拿去审核一番吗?”李暮惊讶道。 按照他的预计,这件事情怎么着都需要一周的时间。 林振摆摆手,道:“用不着,我们相信李顾问您的能力,绝对不会有问题。” 有万吨挤压机这个先例在前,三省现在上下都对李暮的研究能力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认知。 他们几乎可以肯定,李暮在来到这边之前,对此毫无研究。 然而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找到了研究思路,并拿出方案。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拿出一个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研究方案,还不是手到擒来? “领导,您信任我是一回事,但这个规矩咱们可不能改,否则万一出了错,不仅会影响研究还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李暮哭笑不得道。 对于众人的信任,说不高兴是不可能的。 但这未免也太信任了点。 他给方案,上面便直接点头执行。 没问题还好,一旦有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当然,他知道不会出大问题。 只是这种事情,很容易滋生不必要的盲目崇拜,同时也会给未来的科学研究制度,开一个坏头,所以,还是要扼杀于萌芽当中。 林振沉吟了片刻后,道: “您说得有道理,不过现在再讨论,也有点晚了。” “要不等所有的专家和教授过来了再说?” “左右我们都是要搞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在哪里搞不是搞。” 既然李暮要求,那么他当然不会反对。 讨论讨论,确实能够降低失败的可能。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暮点点头,道。 …… 旋即,说完事情后的两人,便一同准备去往饭堂用餐。 看到王娅,林振又是忍不住一阵惊讶。 虽然他白天便听付华生说李暮的妻子来了,但那时只顾着忙活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事情,没有顾得过来。 李暮也再次介绍了王娅一遍。 在他说完之后,靳舒还补充道: “领导,您是不知道,李顾问的妻子王娅同志也是个厉害的科学家呢。” “今天参加学术交流会的很多教授,都对她的学识和眼界赞不绝口。” “尤其是软件工程方面,我看很多专家和教授,恐怕都比不上她。” 他的这番话,让林振心中微动。 软件工程,他们奉天可不就缺这方面的人才吗。 而且要是能把王娅留下来,那么留下李暮,还不是手到擒拿。 不过想归想,他却没有着急地表露出这个心思。 毕竟李暮也说了,王娅只是趁着假期,再加上他的生日,才过来看望他一下而已。 想到这里,林振当即也跟着夸赞道:“王娅同志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看比起李顾问,都不遑多让了!” “领导,您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王娅看了一眼李暮道。 放眼世界,恐怕也只有爱因斯坦、纽顿等科学家能跟李暮相比。 而且还只是现在。 李暮今年才24岁,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创造出更多足以改变世界的东西。 林振也觉得自己有点硬夸的嫌疑,于是转而道: “王娅同志你既然来了,有没有兴趣多留几天,帮我们奉天计算技术研究所这边搞一些棘手的研究任务。” “你是不知道,我们三省的软件工程人才有多稀缺。” “要不是李顾问帮忙,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即便盖起来了,恐怕也是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影。” 说到最后,他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目光之中满是忧愁。 见状,王娅脸上浮现出犹豫的神色。 李暮也没有插话。 这件事情,他不会干涉。 无论王娅怎么选择,他都会支持。 “领导,您给我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怎么样?”王娅最后道。 听到这句话,林振也没有失望,道:“好,那我等你的消息。” 随后,他便跳过这个话题,聊起李暮的趣事。 …… 去到饭堂吃完饭后。 李暮便让关建民开着车带王娅先回奉天空气动力研究所。 自己则是留了下来,和林宿安等人在学校的行政楼会议室,继续讨论30000吨模锻水压机的研究事宜。 当得知上面已经决定展开研究,并且不日就会有大量的专家教授赶赴奉天的时候。 所有人都不免浑身一震,惊讶得张大嘴巴。 林宿安道:“这么快,我们怎么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这个问题也问出了会议室内众人的心声。 作为三省方面重型机械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他们说是站在顶尖的那一批人也不为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