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双涡管涡轮设计-《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3)页

    他靠在沙发上,小憩片刻的同时,也在考虑着要不要插手电影拍摄。

    毕竟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夏国拍摄的电影题材实在是太单一了。

    “不过插手的话,未来的特殊时期,恐怕会成为麻烦。”他心中暗叹。

    虽说帮助夏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那段历史,该来还是要来。

    现在拍别的题材,恐怕很容易成为未来被人攻讦的目标。

    虽说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也得躲起来,避免成为别人的目标。

    “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研究吧。”李暮坐起身,很快便做下决定。

    现在的时机,确实不太合适。

    人们也未必能够接受其他题材的作品。

    ……

    次日,早。

    李暮起了个大早,洗漱锻炼完后,便赶往车研所。

    虽是凌晨6点,但实验楼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

    他快步走向实验室。

    刚来到门口,便看到了杨英、罗宇等专家教授,以及张克茂和王泽荣两人。

    他们正在讨论着坦克发动机的增压问题。

    通过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从而增加燃油的燃烧效率,提升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60年代,坦克发动机的增压技术主要是废气涡轮增压。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进而压缩进气空气,提高进气密度,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不过仅仅只是这种增压,还不能满足玄武-1主战重坦发动机的性能需求。

    所以李暮给他们提出了另一种技术——双涡轮增压。

    但看众人的情况,很显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比如涡轮迟滞问题、机械结构问题、系统集成问题等等……

    他站在门口听了片刻,才走了进去,拍了拍手,道:“诸位,我回来了。”

    “李顾问!”听到声音,所有人俱是浑身一震,欣喜地回过头。

    杨英更是直接冲上前,道:“您可算回来了,这些天为了双涡轮增压的问题,我头发都快薅秃了!”

    “哈哈,那您可得悠着点,否则京都的冬天可有点冻脑袋。”李暮开了个玩笑道。

    众人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小小的玩笑,让实验室内原本略显紧张的气氛位置一松。

    李暮这才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接着道:

    “你们刚刚说的问题我都听明白了,涡轮迟滞,是发动机在高转速时大涡轮接入会出现的动力输出不连续情况。”

    “为了减少迟滞,我的想法采用双涡管涡轮的设计。”

    “通过将排气气管分成两组,每组连接一个涡管。这样设计可以减少不同汽缸之间的排气干涉和涡轮迟滞现象……”

    他随口便说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刚刚还恨不得抓耳挠腮的众人眼前俱是一亮,纷纷掏出纸笔,开始飞快记录起来。

    见到他们这幅样子。

    又想了想自己未来可能要离开几天。

    李暮索性将另一个方法,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一并提了出来。

    有了这两个技术,基本能将涡轮迟滞的问题给解决掉。

    他缓缓道:

    “其实说白了就是增加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

    “这些导流叶片会在低转速、低排气量的工况下关闭,从而增大发动机的进气压力。”

    “而在高转速高排气量的工况下,导流叶片会重新打开,以优化涡轮的增压效果……”

    说完了涡轮迟滞的问题。

    李暮又继续讲了讲机械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解决思路。

    双涡轮增压系统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涡轮的转速和温度都会显著地增加,对机械结构产生较高的要求。

    想要解决,首先肯定还是要优化材料和制造工艺,比如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陶瓷材料。

    又或者改进冷却系统,使用高质量的润滑油等等……

    然后是系统集成。

    不过这个是个苦功夫,只能通过不断地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复杂的集成和调试,来确保两个涡轮在不同工况下都能高效工作。

    ……

    一直忙活到快到中午的时间。

    李暮才将发动机双涡轮增压的技术难点讲解得七七八八。

    这些内容,足够杨英等人研究个五六天,足够撑到他去参加测试。

    不过除了发动机。

    还有武器方面的研究需要解决。

    吃完饭后。

    他又接着赶去张数顺所在的武器组。

    自从他提出炮射D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制思路之后,后者便和从装科院那边带来的人一直在绘制设计图。

    进展倒是有一些,只不过速度不快。

    按照张数顺自己的预计,以他们目前的情况,想要将两种炮弹都搞出来,至少需要花费两到三年的功夫。

    当然,这是在没有李暮帮助的前提下。

    ……

    实验室内。

    张数顺正和一群研究员们,对着桌上一张图纸不停地讨论着。

    这几天的时间。

    他们根据李暮所说的原理,绘制出了一个初步的设计图。

    只不过这张图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主体结构很简单,只有弹丸和装药两部分。

    弹丸部分由飞行体和脱落部分组成,而装药部分则用于提供爆炸能量。

    目前他们的想法,是将飞行体设计由风帽、穿甲头部、弹体和尾翼组成的结构。

    风帽用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穿甲头部是穿甲的主要部分,弹体提供结构支撑,尾翼则用于稳定飞行。

    而脱落部分,是指在脱壳的过程中,弹体的外层被簸箩,露出内部的穿甲芯部,从而提高穿甲能力。

    李暮一边悄声走进屋内,一边听着张数顺等人小声的讨论,满意地点点头。

    大体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照着研究下去肯定能把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搞出来。

    就在他走近时。

    眼睛一直放在图纸没有离开过的张数顺,伸手想去拿旁边的铅笔。

    只是摸过来正要继续绘图的时候,忽然发现铅笔只剩下指甲盖大小的那么小小一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