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自己花两三天的功夫就能炒出来。 “我是怕您吃亏啊!”苏东莊无奈道。 他们一路走来。 跟着李暮做研究,完成了许多的项目。 从来只有多拿的份儿,没有吃亏的时候。 …… 结束在苏东莊这边的内容。 对于谁吃亏,谁不吃亏的事情。 李暮并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他已经不需要这些功劳来肯定自己。 现在的他,更希望让国家尽快地强大起来。 继续前往半导体实验室。 他来到门口。 还没进去。 就看到了在里面带着人忙碌的黄新华。 发现他过来。 后者先是示意正在实验的人继续。 然后才走过来,道: “你怎么来了,不怕所里的人找你问来问去的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实验室内的研究人员们,不约而同地竖起了耳朵。 对于李暮拒绝领取诺奖。 他们自然是知道,且十分好奇的。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研究更重要。”李暮道。 他本来确实打算在国家公布消息的时候休息一两天避避风头。 发生了这种事情。 少不了有人要问原因。 可他又不可能将事情的始末一一解释清楚,所以干脆躲起来最方便。 不过后来他转念一想,压根没必要。 只要他不说,恐怕也没几个会主动问他的。 黄新华笑道: “好,那我们来说研究的事情吧。” “我们现在正在尝试改进原先的化学放大光刻胶。” “我根据你的想法,目前在尝试开发具有更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以提高热稳定性……” 他简单地讲了讲正在进行的实验。 化学放大光刻胶,利用光酸生成剂在曝光或产生算,通过后烘过程催化光刻胶的化学反应实现化学放大效应。 在改进的方向上。 李暮提出了6个方向。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树脂体系的优化。 开发具有更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只是第一步。 接下里还要通过精确控制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减少显影过程中的不均匀性。 以及使用低分子量树脂提高分辨率。 “不过在使用低分子量树脂的时候,平衡机械强度和抗刻蚀性上,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黄新华最后道。 在优化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 低分子量树脂的分子链较短,会导致材料的机械程度下降,更容易断裂或变形。 还有树脂结构上。 因为致密度不够,抗刻蚀性也会下降。 李暮沉吟片刻,道: “那就通过化学交联,在低分子量树脂中形成三维网格结构,增强材料的机械强度和抗刻蚀性。” “也可以采用复合树脂体系,将低分子量树脂和高分子量树脂混合起来。” “引入刚性分子结构,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刚性基团,如芳香环、环状结构等,利用增强分子链的刚性去……” 他慢慢地阐述着研究思路。 这些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内容。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实现。 比如纳米复合技术。 将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黏土等纳米材料分散到低分子量树脂中,形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式。 就基本没有可能搞出来。 材料研究所那边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弄一弄防辐射服可以。 但想要在纳米层面进行工艺制造,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你这些方法,怕不是早就想好了吧?”黄新华听完李暮的思路,不由得长叹一声。 在他身后。 一群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的研究员们,感觉就像是在面对光芒万丈的科技之神一样。 佩服的话,他们都不想再多说了。 这边才进入设计步骤。 结果李暮就将问题的解决方法都给了出来。 这份能力,实在是令人惊羡。 “那您是不知道我还有需要的废弃方案,没有您的实践经验排错,我也没办法肯定用什么更好。就是现在说的这些,也只是把握更大一些而已。”李暮道。 黄新华乐呵呵道: “我是真不知道,要不你给我说说?” …… 忽略最后的玩笑话。 给完解决思路后。 李暮很快离开。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中午。 他去饭堂吃过饭。 就转身来到吴有望为他专门留着的办公室里休息。 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下。 他拿出一叠厚厚的稿纸,在桌面摊开。 思来想去。 他还是觉得,夏国目前需要尽快将卫星拿出来。 没有一颗自己的卫星。 无论是老大哥还是M帝,都不会把他们的天基武器当回事。 “先搞一个,射上天就行。”李暮暗暗想道。 想要让星球大战具备可信度。 夏国不可能真的就空口白牙的那么去说。 哪怕拉老大哥M帝就会果断跟上,他们也得露点“真金白银”给他们看才行。 否则别人凭啥信他们。 “京都控制工程研究所,原国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参与了东红1号卫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李暮很快找到了相关的研究单位。 虽说现在阿斯克还在京都乱转。 但只要他暂时不走。 自己就能进入资料库里,查看那些被列为绝密的研究资料。 当然,太先进的卫星,他也没打算搞。 东红1号卫星就非常的合适。 作为夏国的第一颗卫星,他的整体技术含量,明显落后于世界。 不过这并不重要。 他要的,是时间。 “在这个时间点,东红一号,应该已经立项研究了,我只要把这个进度加快就行。”李暮心中暗道。 东红一号卫星在1958年就提出了预研计划。 只是直到1965年,才正式开始研制。 接着经过5年的征程,在九全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走向太空。 但这是原来的历史。 李暮相信,国家这两年有了钱,绝对不会不加快这个进度。 想到这里,他“豁~”地站起身来。 想要了解第一手资料,还得去找郭默才行。 …… 来到国科院。 李暮刚走进大门。 就看到郭默和丘领导,在院子里一边走一边聊天。 看到他过来。 两人不约而同地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