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反坦克D弹领域的奠基人-《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3)页

    还并不清晰,可行性也有待讨论。

    结果李暮就直接引申出一大堆解决方案来。

    而且每一个听着,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不愧是李暮顾问啊!”赵佳郑在心中深深地感慨道。

    如果不是提前就想好的。

    他和李暮实力上的差距。

    恐怕已经大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看着赵佳郑的表情,李暮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道:

    “这些都是我提前想好的,不过还不太完善,你回头可以记下来,和张教授他们讨论。”

    “哦,哦,好!”赵佳郑马上反应过来。

    他连忙拿出纸笔,开始记录。

    所幸李暮才说完没多久,他还记得八九成,才没有在这时候丢脸。

    不过即便如此。

    在不确定的地方,他还是会向李暮询问。

    毕竟比起因为记不清而掉些面子。

    他更怕影响后续的研究。

    ……

    李暮也不着急,耐心地继续分析着问题。

    有时候赵佳郑一时没有记完。

    他还会停下来,等一等对方。

    毕竟既然打算培养。

    自然要多花一些心思才行。

    如果顺利,以后在火炮设计方面。

    他就能放手交给赵佳郑去做。

    这样一来,在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就能轻松许多。

    当然,他并不是为了解放自己。

    只是想要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他国家需要的东西。

    ……

    在结束了结构强度与材料的问题后。

    李暮紧接着,又说起了电子器件的抗过载能力问题。

    要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设计一款专门供军用的电子元器件。

    也就是军用级电子元器件。

    和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不同。

    在设计与制造标准、材料与封装、性能参数、测试与筛选、成本与供应方面。

    二者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前者具备高可靠性、抗恶劣环境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高质量材料与封装、高性能参数和高成本与长供应周期等特点。

    而想要做到这些。

    第一步便需要在设计上,采用冗余设计和故障容限设计。

    这样的话,在部分器件失效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然后将元器件的工作参数,如电压、电流和功率等,低于其最大额定值使用。

    这也叫做降额使用。

    完成这三点,就能有效地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

    用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

    李暮简单地将炮射D弹研制上存在的技术难点讲了一遍。

    当然,即便有了这些。

    也未必能够顺顺利利地将炮射D弹造出来。

    毕竟科研不仅要理论,还需要实践。

    在真正的研制过程当中,依旧会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过这也是用来锻炼赵佳郑的好方法。

    ……

    说完之后。

    李暮特地等了一会儿。

    他看着赵佳郑将自己所说的话全都记在了笔记本上后。

    才温声道:

    “好好检查一下,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我。”

    “不,不用,您说得不快,我已经都记下来了。”赵佳郑连忙道。

    他一边说话,一边擦了擦额角的汗水。

    显然,他实际上并没有嘴里说的那么轻松。

    闻言,李暮也没有坚持,颔首道:

    “那好,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刚刚的内容,可以作为你们武器研制组炮射D弹的初步研究方案。”

    “如果有问题的话,我过几天会再回来一趟,可以等到那时候一起提。”

    说完后。

    他拍了拍赵佳郑的肩膀。

    简单地勉励了几句后,便转身离去。

    留下一脸有些发蒙的赵佳郑站在走廊上,不时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和手中的笔记本发呆。

    本来因为刚刚调过来,错过和张数顺等人去厂子的机会。

    他还十分懊恼。

    甚至强烈要求,要跟着一起去。

    现在看来,幸亏当时张数顺没答应。

    否则他就错过了一次和李暮近距离交流和接受指导的机会。

    这种机会。

    整个夏国恐怕都没有几个人有,他何其荣幸。

    想到这里。

    赵佳郑在心中暗暗道:

    “李顾问,您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指导的!”

    ……

    这边。

    离开车研所后。

    李暮继续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刚到门口。

    还没下车,就在大门外看到了一个熟人。

    ——胡旭华。

    看到他穿着棉衣顶着寒风瑟瑟发抖。

    李暮连忙叫关建民将车子开过去,然后拉开车门,道:

    “胡教授,先进来。”

    “李顾问?”胡旭华看到车子,本来下意识地退后了几步。

    听清了声后,才赶忙坐上车来。

    李暮继续道:

    “胡教授,您怎么来了?还在半导体研究所门外站着。”

    “嗨,没办法,没有介绍信进不去,我就只能在外面等您了,好在我穿得厚。”胡旭华爽朗地笑道。

    闻言,李暮无语道:

    “即便没有介绍信,您和国科院说一声,外面再见面不就成了。”

    “行不通的,我这趟是‘偷偷’过来的。”胡旭华继续道。

    听到这话,李暮眉头微挑,疑惑道:

    “偷偷?”

    这个词用得就,非常的巧妙。

    胡旭华语气无奈地解释道:

    “是这样,自从您走后,我们就一直商量着,看看能不能过来。”

    “毕竟潜射D弹的研制,没有您的真的不行。”

    “我带领着团队按照您的方案研究了小半个月,进展寥寥,所以我就趁着休假和厂长说了一声,然后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