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打劫都没见过一口气劫这么多的-《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3)页

    “李顾问要研究什么设备,咱们能帮上忙吗?”

    “家林,你咋知道这事的,你碰见李顾问了?”

    “不对劲啊,家林,你知道得那么清楚,是不是李顾问和你说了啥?”

    ……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问来问去。

    高家林倒也不觉得讨厌,反倒十分喜欢。

    他从小便只会学习,没有什么朋友。

    即便是上了大学,也同样如此。

    每天忙着学习,根本没有半点时间交朋友。

    他说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李顾问想要我去帮忙研发一些穿山打隧道的设备。”

    “我本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是准备拒绝的。”

    “好在最后李顾问鼓励我,我才答应了下来,但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没底。”

    听着高家林的话。

    沈建新、张凯等人明显地楞了半天。

    “你这话说得就有点气人了,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啊,你竟然还犹豫!”沈建新笑骂道。

    张凯跟着道:

    “还好你答应了,不然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看着打闹的众人。

    阿列克谢张了张口,最终还是没有继续答话,而是转身离去。

    ……

    另一头。

    李暮回到家中后。

    便准备去书房继续研究。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一阵“咚咚~”的轻轻敲门声。

    他连忙走上前,打开门:

    “老师!”

    “我还说什么时候能再去找您呢!”

    “没想到您这就来了!”

    他一边说这话,一边将钱五师邀进家中。

    闻言,钱五师好奇道:

    “找我做什么,又有什么研究项目?”

    “对,我最近想搞一种高精度时间基准材料,想问问您的意见。”李暮道。

    他没有一上来就说自己要搞卫星。

    毕竟这听着未免说大话的嫌疑。

    钱五师却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道:

    “我看你不止是想搞高精度时间基准材料吧,这东西可是导航卫星的核心啊。”

    “还是瞒不过您。”李暮也没有否认。

    见状,钱五师继续道:

    “你要是打算研发卫星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和教授。”

    “但是高精度时间基准材料,需要突破铷、铯等稀有金属的提纯和加工技术。”

    “还有用于辅助时间基准的晶体振荡器,这个我们目前也很难搞出来。”

    他说到最后,不禁微微叹了一口气。

    夏国在卫星方面的研制,确实要落后国外太多太多了。

    M帝和老大哥都已经开始探索太空。

    然而他们连一颗能够发射上天的卫星都造不出来。

    就他所知。

    根据现在夏国最新的卫星研制情况,

    至少五六年的时间,他们的第一颗卫星才有机会上天。

    这还是托李暮的福,工业基础得到极大进步下才有的速度。

    否则只怕会更慢。

    想到这里。

    钱五师犹豫了一下,然后道:

    “我建议,还是先把卫星发射上天更要紧,至于导航卫星,可以在后面慢慢来。”

    “老师,这样的话,即便我们成功发射了卫星,也改变不了落后的现状。”李暮摇了摇头。

    钱五师看着李暮固执的表情,无奈道:

    “你啊。”

    “算了,你既然想做,我这个老师没理由不支持。”

    “而且上面应该也会尊重你的意见。”

    他不是不相信李暮的能力。

    只是担心上面会要求先把卫星做出来而已。

    毕竟夏国现在的情况,有比好更加重要。

    “谢谢老师。”李暮感动道。

    随后,他也没有耽搁。

    立刻就和钱五师,讨论起铷、铯等稀有金属的提纯问题。

    采用先进的化学提纯和物理提纯技术,可以让铷、铯等金属的纯度达到99.999%以上。

    不过在精密加工上,还是有不小的问题。

    原子钟的关键部位,如谐振腔、电极等,需要超精密加工设备。

    3+2轴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通常只能达到1-10微米。

    而这些关键部位,最差都需要达到100纳米才行。

    即便是钱五师听了李暮的讲述,也不由感慨,道:

    “纳米级加工,这可不是一般的难题啊!”

    M帝从50年代,便开始研发超精密车床。

    不过发展到现在,也仅仅只能达到亚微米级,也就是0.1-1微米而已。

    “难是难,不过未必不能搞出来,我们可以从改进机械结构入手……”李暮道。

    他慢慢地和钱五师阐述着自己的思路。

    改进机械结构,采用高刚性材料,如花岗岩,制造床身,以及使用空气轴承或液体静压轴承,替代传统的滚动轴承。

    运用高分辨率的光栅尺和激光干涉仪,实现亚微米级的定位精度等等。

    都能有有效地提高机床的精度。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材料。

    钱五师道:

    “工艺咱们先不提。”

    “高精度的伺服控制系统,我相信你也能搞出来。”

    “不过还是需要低膨胀系数、高刚性的材料,用在机床的关键部件上。”

    材料技术、控制技术、工艺技术。

    这是研制超精密车床的基础。

    “机床结构材料我打算采用花岗岩、因瓦合金和陶瓷材料,轴承材料我准备用空气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李暮飞快道。

    听着他一连串说出的方法。

    钱五师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确实有可能将超精密机床搞出来。

    想到这里。

    他等到李暮说完之后,便当即站起身,道:

    “我这就亲自去和郭默院长说,让他召集人手,立刻开展研制工作!”

    超精密车床如果能搞出来。

    对于夏国的精密加工领域来说,绝对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您稍等。”李暮叫住钱五师,道:

    “我还没说完呢,还有5轴加工机床的事情。”

    ……

    次日,早。

    寒风更加凛冽了一些。

    报刊亭外。

    人们早已习惯了每天都来这里看一看,有没有关于李暮的报道。

    小张、高老师也不例外。

    两人一来二去,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上班还恰巧顺路。

    所以早上一定会凑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

    当然,在这之前。

    最重要的肯定还是先去看看报刊亭有没有最新的报纸。

    不过从并不拥挤的人群不难看出。

    今天并没有新的消息。

    就在两人遗憾地叹口气,准备继续去上班的时候。

    忽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