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叶璃紧咬牙关, 声音中, 充满愤恨:“可恶啊!” “为何黄河又决堤了,每年朝廷都拨款维护堤坝,当地官员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莫非都把这笔钱贪墨了不成?” 秦会之脸色沉重道, “陛下。” “连续一个月降下大雨,水位上涨,就算平日里正常维护堤坝,也不见能就能挡住河水。”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及时派遣人员,前往受灾地区赈灾。” 听到‘赈灾’这两个字, 叶璃猛地激灵一下, 下意识的, 就想起去年, 蔡坤跟自己提水灾的事情了。 叶璃闭上眼, 感觉有些头疼的她,揉了揉脑袋。 怎么好好地, 又出现这种烦心事。 至于说赈灾...... 带着怀疑的目光,瞥了一眼秦会之后,叶璃询问道:“距离灾区,最近的粮仓在哪里?” 秦会之指了指地图上的一点,回答道, “距离最近的粮仓,应该位于高宛城。” 叶璃想也不想就说道:“好,那就由你负责,即刻派人从高宛运送粮草前往灾区,务必要保证百姓不会饿死一人。” 秦会之听闻, 露出为难之色。 “陛下。” “微臣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叶璃神色一凝, “说。” 秦会之答道:“陛下,饶安、浮洋地区位于齐国最北端,若是平日里运送粮草,直接走水路用船只运送即可。” “可现在,黄河决堤、洪水泛滥,船只恐怕未必能直接抵达,关键是从高宛运送的话,只能靠靠陆运。” “如此一来,大量的粮草,将消耗在运送的途中。” “微臣曾在家中计算过,从高宛运送粮草过去,仅仅是运送一名灾民的口粮,就要消耗6人的口粮。” “也就是说,若是减去运送来回的消耗,只有七分之一的粮草可以运到灾区,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目前被旱灾波及的百姓,人数超过三百余百万,这样的人数,恐怕掏空高宛粮仓,最多也只能维持三个月。” 对于陆运的成本, 很显然, 叶璃心里也清楚。 自古以来, 大军出征, 也都是尽可能的走水路。 毕竟走水路运送粮草,可以依靠船只,比陆运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倍。 听过秦会之这么一说, 叶璃也知道, 光靠一座粮仓, 根本不足以赈灾。 而且走陆运,更是得不偿失。 犹豫一番后, 叶璃直接开口道:“临淄城的粮库,应该够了吧,就从临淄城运过去吧。” 听到这话, 秦会之顿时露出一副苦瓜脸, “陛下,不可啊。” 叶璃不悦:“为何?” “临淄城的粮库,如今还要供应建造西苑的数百万名民夫。” “而且每天还要从各地,不断的往临淄城运送粮草,才能勉强支撑。” “先不说从临淄运送粮草的损耗,就单单是人手,也没有多余的了啊。” 一听到涉及西苑的建造, 叶璃瞬间打消了这个想法。 但是, 一想到, 有数百万子民, 却因为水灾流离失所, 叶璃神色悲痛道:“民乃立国之本,朕又怎么忍心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呢?” 想了想, 叶璃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号召灾民,向南逃荒,同时开放临淄城的粮仓,让灾民来临淄吃救济粮。” “至于朕,则会戒斋三日,祈求苍天怜悯百姓,不败再降下灾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