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场的各国主帅, 经过商讨和举手表决后, 最终, 以四比二的比例, 选择了固守城池! 虽然说, 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各自国家的负担。 毕竟现在都是率领大军在外, 想要运送粮草过来,可以说千难万难。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孙子兵法中,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就将战争中,对粮食的消耗,描述了出来。 翻译过来, 就是在战场上,耗费军力,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 公家的财产,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有智谋的将军,会在敌国解决粮草。 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可是现在, 大军聚集在临淄城, 依靠齐国的粮草,确实可以减去运送粮草的消耗。 各地粮草, 也能通过水路, 源源不断的将粮草运送过来。 但是, 仅凭齐国的粮草, 是没办法供应这么庞大的军队。 一旦将这部分的负担,转移到各自的国家,到时候这场战争,在旷日持久下,绝对会造成整个国家的空虚。 不过这在魏协看来, 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最初的计划破产, 正面硬刚, 又没有必胜的把握。 相较于损耗一定的粮草和财力,只要也比全军覆没要好得多。 ...... 在联军选择守势的情况下, 楚军行军缓慢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几十里的路程, 急行军下, 其实一天就能抵达。 结果, 韩子安愣是走了大半个月。 一路上, 走走停停, 游山玩水。 就好像带兵不是来北伐的,而是旅游的。 最终, 在攻克穆陵关的二十多天后。 楚军的主力和偏师,才在临淄城外成功会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