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吗? 他相信墨家的能力,一定会在这基础上找到更好的方法。 反正总比竹简好使用一些。 苏晨先是把自己的猜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交给墨家的人。 而苏晨也就不在此耽搁时间了,然后又让吉和长进管理。 吉和长也是他们都父亲送过来的。 他们已经学习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些字,还学会了骑马。 随着家里人越来越多,苏晨也就再买了几匹马,毕竟黄毛只要苏晨骑。 万一,家里人找他有急事,总得有个工具吧。 而盖先生又愿意教他们几招,倒是越来越能派上了用场了。 说是管理,大概就是有什么问题,就给苏晨说就是了。 毕竟这造纸可是周期很长的,用石灰把竹子给泡软都要很久,更别提其他的工序了。 苏晨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待在这里。 造纸就暂告一段落了。 但苏晨看着那奔流不息的渭水,然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他就说那河边光秃秃的,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他怎么不把水车造出来? 水车这种建筑物在大秦可是利器,而且咸阳城可是很靠近渭河的。 如果能够把水车制作出来,不知道能解放多少劳役出来。 大秦可没有打谷机,收回来的粮食肯定不是一颗一颗的,穗梗与粟粒混在一起,只能先让它们分离开,然后进行储存。 这还没完,接下来才是最麻烦的。 就是去除粮食的外壳。 在后世农村里,叫做打米。 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打够一个家庭俩三个月的粮食。 而在大秦,则是困难无比的事。 一般的百姓人家,只能用人力去除粮食的外壳,而粟又很小,实在是很一件很麻烦的事。 先是把粟倒在石臼里用力舂(ChOng)捣,要使绝大部分粟的外壳破碎,然后就可以去筛除掉外壳。 就差不多能够做饭了。 是不是觉得步骤很简单,但做到可是非常的困难。 其实与捣蒜泥差不多,只是要困难百倍千倍。 不仅时间长的多,由于粟的颗粒小,就意味着需要很重的木杵才能把粟壳给捣破。 木杵可比人高,然后就一下一下的捣着。 舂米在大秦还是对违反秦律的女子的一种惩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