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国子监是宸国公认的最高学府。 入学有两种方式。一是“官荫”,仅面向朝中五品及以上官员的子嗣。他们无需考核,凭借家族门第即可直接入学,每年限额三十人。 另一种入学,则需要通过每年一次的生员选拔考试,仅有二十个名额。 严格的名额限制让不少人打起了歪主意。 选拔落定后,总有那么几位贫寒学子“称病”放弃,空缺出几个宝贵的名额。 今年不巧,称病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名额给了刘家,另一个名额却迟迟未定,价格炒到近一千两。 众人皆以为获胜者该是林家。毕竟,在京城之内,能和刘家相比的只有林家。 只是名单公布之日,尾部则出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名字。 ——邬子达。 国子监的新生们面露疑惑。 ……这谁啊?年龄也不小了,十二岁,在京城竟然一点名气都没有。 在京城,想要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小开始积累声誉。 诗会、世家聚会、踏青、登高,无论是什么活动,你总要去做几篇文章证明自己的“才气”,无论那文章是不是你自己写的——这是京城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而邬子达……周围人想破了脑袋,都没想起来何时见过这个名字。 有人猜测:“京外可是有哪位大人姓邬的?” 京城内没什么听过邬子达的名字,说不定他是外官的儿子。 “据在下所知,没有。”马上有人驳回了他的猜测。 “真是稀奇,哪来的小子,竟能无声无息地占据最后一个名额?……莫非是哪位义士的子嗣,由皇上钦点入学的?” 除了通过官荫和考试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入学方式——由皇上钦点。 有人摇头,“未听说皇上有此旨意……” 到了入学之日,传说中的“邬子达”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教员逐一念过学生们的名字,直到点到邬子达。 应答的少年体型比常人宽了一半,身上的肥肉却是松垮垮的,给人一种虚浮之感。他身着华美的衣袍,一身料子怕是要近百两。 因上面有吩咐过,教员严肃的神情温和了不少,甚至还特地嘱咐了邬子达几句。 一日课程结束,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上前去打听邬子达的来历,想要和他交好。 “兄长好,不知令尊是哪位大人?” “家父并非什么大官。”邬子达轻描淡写地回答道。虽然嘴上说着父亲不是大官,但他的神色却充满了傲慢,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底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