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来想去,方案倒是挺多,但是在1979年的时候拿出来发表的话,有些故事就稍微早一些,可以等后面再拿出来。 现在最适合的就是《父母爱情》,这部剧后世也是很火的。 虽然原来的电视剧的情节持续的时间更长,现在肯定是得缩短到1979年左右。 不过从五十年代开始写的话,持续到1979年也够了。 几十年的故事跨度,写出一本跟《渴望》差不多50万字的,甚至是写到上百万字,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写父母那一辈的感情故事?” 朱淋一听,立马就来了兴趣。 这个主题套到《渴望》差不多的故事情节里头的话,似乎也有搞头啊。 “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想要我写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 反正都是自己的老公,朱淋现在也是想通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自己写的,现在按照他提供的大纲和情节来写就行了。 “江德福与安杰的缘分始于一场舞会。身为海军军官的江德福离婚后,他的恩师丛校长与爱人杨书记一直为他担忧,希望他能再次成家。在一个国庆舞会上,丛校长硬拉着江德福前去寻找缘分。” “出身贫寒的江德福,对跳舞这种资产阶级的娱乐活动抱有深深的偏见,然而在舞会上,他意外地遇到了美丽的安杰。” “安杰,出身于资本家的大小姐,热爱阅读文学名著,渴望得到如《安娜卡列尼娜》中所描绘的那样激烈而浪漫的爱情。” “因此,对于江德福这个用两支钢笔装饰自己口袋、冒充知识分子的约会对象,她极度不满。更别说这次舞会成了安杰噩梦的开始。” “她的脚本来就扭了,结果与江德福跳舞时更加瘸了;第二次见面时,大腿又被江德福烫伤了。” “而且自从江德福出现后,人们开始疏远她,包括她的亲人,安杰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自己命里的灾星……” 江辉快速的把《父母爱情》的情节给朱淋说了起来。 这一说,半个小时就快速过去了,整个情节还没有说完。 而朱淋的兴趣却是已经被提了起来。 “我们设置了那么多巧合,现实生活实际上都不大可能发生的吧?” 朱淋是准备把江辉说的这个故事给写下来,对于里面出现的一些疑问,她肯定是要好好的搞清楚。 “通过各种巧合来创造爽点,让读者们能够开心的看着你写的故事,这比很多文笔更加重要。” “毕竟这个里头很多都是家长里短的东西,不多创造一些巧合,多搞一点戏剧性的东西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再说了,通过各种巧合可以把人物性格塑造的更加鲜明,更加的极端,这一点在《渴望》上面已经证明是一个成功的方法。” “里面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一定都要有让人眼前一亮,能够轻易记下来的性格特点。”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书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江辉跟朱淋不断的灌输着后世已经被证明过的各种理论。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理念其实非常的重要。 一定程度上来说,只要围绕着这些理论来展开,写出来的东西的可读性就不会很差。 哪怕是不能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在其他杂志上也是可以找到发表的机会。 朱淋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用笔记录着关键点。 两人一直谈到了十二点,搞的江辉都有点怕了。 媳妇突然变得那么上进,自己不会给自己挖了个坑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