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宝马汽车集团全新工厂刚刚奠基没有多久,岭南半导体这边从美利坚采购的二手设备就到货了。 别人不知道留给华夏引进先进设备和产线的时间窗口不多,江辉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在这些设备陆续进场的时候,他就把张少华和陈庆祥两个负责人给叫到了跟前。 “张总、陈总工,现在引进的生产线都是从人家的工厂拆卸下来的。” “每台设备应该如何安装,有什么情况,大家事前都已经做了充分的了解。” “美利坚那边相关的厂家也安排了人员过来现场指导。” “按照计划,未来三个月内这些设备就会全部安装到位。”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和陈庆祥都感受到了一点不对劲。 他们不傻,自然听出来江辉的话还没有说完。 “岭南半导体这边在工厂奠基的时候,就已经把一期和二期工程的三通一平工作都给完成了。” “厂房修建也是同步在展开。” “我觉得现在一期的设备已经开始到货,那么二期的设备也可以开始考虑了。” “这一次我打算直接订购5英寸晶圆厂的生产设备和1.8微米制程的芯片加工设备。” “由于是新设备,设备从订购到交付,估计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那个时候一期工厂已经正式的投产,可以有时间去对应二期工厂项目。” 江辉没有绕圈子,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岭南半导体想要从国际上采购到最先进的芯片加工设备,这算是最后的窗口期。 明年北极熊那边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必然会让美利坚的各种政策发生变化。 到时候打压华夏就会成为人家新的战略方向。 别说是当下最先进的芯片加工设备,就算是还算比较先进的二手设备,也不一定允许卖给你。 “江总,时间上确实是跟你说的差不多。” “但是我们一期工厂的产能,预计在明年之内是没有办法完全满负荷的利用起来。” “这种情况下就快速的把二工厂给搞起来,到时候的产量就更大。” “很可能会让岭南半导体的财务数据非常的难看,面临巨大的亏损呢。” 张少华自然也是很希望能够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不管是5英寸晶圆的生产线,还是1.8微米制程的芯片生产线,这在国际上都已经算是处于先进水平了。 虽然等到岭南半导体这边完全掌握这个技术的时候,其他厂家肯定又已经在使用更加先进的东西了。 但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少华可是很清楚国内对于大型的生产线引进的审批有多么的复杂。 之前一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都能审批个好几年都没有结论,5英寸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并且采购新设备需要耗费的资金是比二手设备要高非常多的。 原本上千万美元能够搞定的东西,到时候就要上亿美元,甚至更多。 这种规模的进口设备采购,张少华想一想都知道相关部门不会有经费来支持。 也就是岭南半导体那边有宝马汽车集团输送足够的利润,不缺钱。 “半导体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一入场就能立马挣钱的行业。” “你看高丽的三星电子,如今都已经连续在半导体领域亏损了好几年了。” “可是人家不仅没有削减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反而在不断的加码。” “岭南半导体这边我也没有指望未来五年内能够有盈利,只要能够追上行业主流的技术水平,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所以在盈利方面,你们暂时不需要有什么压力。”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和陈庆祥松了一口气。 就怕老板不懂行,只看经营指标,那样子搞半导体产业就很难搞下去了。 岭南半导体是行业的后来者,想要追上行业水平,还想挣大钱,短时间内是完全不现实的。 但是只要把业务搞好了,将来也许只要几年的时间,就能把之前投入的成本全部都收回来。 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算是赢者通吃。 后世三星电子在内存上面一直坚持投资,甚至在行业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也继续投资,最终吃到了好几拨红利。 成本50元的内存,一旦碰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变为200元都是很正常的。 那个时候,芯片工厂就化身为印钞机,源源不断的提供巨额的利润。 “江总,按照我们之前把握的各种情况,1.8微米制程的芯片设备,关键的几个类型的设备价格都是非常高的。” “像是最关键的光刻机,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的,价格都挺高的。” “到时候一整条生产线采购下来,估计单单是设备投资就要上亿美元呢。” 虽然张少华知道宝马汽车集团这几年的经营状况非常的不错,但是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他其实也没有概念。 所以他希望让江辉知道二期工厂的投资,会去到什么级别。 免得后面项目开始搞,老板反悔了,那就郁闷了。 “这种能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晶圆厂和芯片工厂的投资也就1亿美元左右的话,我觉得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现在我们跟西方的关系比较好,要不然就是2亿美元人家也不会卖给你。”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就松了一口气。 老板心中有数,那就好办了。 “我马上安排人制定一个二期工厂的投资计划和产线规划。” “与此同时,我也正式的开始去跟关键设备厂家接触,洽谈采购设备的事情。” “不同的设备的采购周期,差异可能会非常的大。” “有些设备通用性比较强,设备厂家那边可能有存货可以直接使用,交货周期会比较短。” “但是有些设备都是各个厂家定制的,设备厂家都是接到了订单之后才会开始排产。” “这种就比较耗费时间,没有那么快了。” “不过有个一年时间的话,大部分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 张少华结合自己把握的信息,快速的开始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一个投资上亿美元,甚至有可能晶圆厂和芯片厂加起来的投资达到2亿美元的巨大项目,居然就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之中确定了下来。 这让他觉得有点不真实。 要是在原来的单位,他不脱层皮都不可能把这个项目给确定下来。 就算是项目确定下来了,各种审批也会要人命。 最终哪怕是审批通过了,要把这个项目落地,也同样还有各种各样折腾人的事情。 哪像是岭南半导体这边,只要老板拍板了,什么都好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