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陈策的商业构想-《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2/3)页

    但一份报纸不能只有这两个版块,内容太少,还需要其他的版块来填充。

    第三个版块陈策想的暂时是放在女人身上,勾栏瓦舍,各种俏娘子的事迹以及才华、美貌排名盘点之类的,这种内容不多,但足够抓眼球。

    第四个自然是放在科举身上,科举在明朝读书人心中分量实在太重了,预测科考状元分析各读书人的潜力等等,恐怕会激起更多的讨论度。

    陈策还有一些想法,比如某某政治家死亡,功过是非等等,这些民间爱看,但没得到朝廷的同意,这些想法他只能暂时埋在心里。

    暂时敲定的内容就这么多,至于能否成功陈策心里没底,明朝人能否接受这种新兴事物,陈策心里也没底,先且做且尝试。

    如果不赚钱,想再多都是虚的,若是能赚钱,后续再慢慢丰富报社的内容。

    想法敲定之后,陈策便起身出门,刚走到院落,陈策才发现天空又下雪了。

    他撑着油纸伞,穿着一席青色对襟袍,披着洗过无数次已经泛白的毛绒披风走出了府邸,直奔荣兴书铺。

    王德发埋头在吃中饭,见到外面有客人来,急忙将海碗放在一旁,随意擦了擦嘴巴,便热络的道:“客官随便看看,我们店的再生缘……”

    “李公子你来啦?”

    陈策微微有些呆怔,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道:“我不姓李,陈策,字纯简。”

    额。

    王德发忘记了笔名这回事,尴尬的道:“是小老儿先入为主了,抱歉抱歉。”

    “陈公子这是有事吗?”

    陈策看他在吃饭,便道:“你吃完了我们详谈。”

    “不用不用,吃的差不多了,去后院,走走。”

    王德发热情恭敬的请陈策去后院,让自己婆娘过来看店。

    后院中厅的房间不算大,前门是门面房,后门是居家过日子的地方,明朝很多商铺都是如此。

    这店面还是王德发租赁的,他的身世也不容易,从河南逃难来到顺天府,做过乞索儿、打更人许多低贱的行当,靠着努力和省吃俭用存下一份钱,开了书铺。

    尽管陈策不是很想听他的过去,但此时也很有礼貌的耐心听他说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