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等什么时候他将陈策彻底彻底惹火了,就是他落难之时。 别看陈策平日脾气很好,但真要让他出手,那对方可就再也没机会翻身了! …… 临近会试,长安儒生圈子里面传来一些闲言碎语,大都是讨论陈策收徒祝枝山的事。 不可否认祝枝山在浙直的名声很大,但在连续三次会试的落地,让更多人怀疑祝枝山几乎无缘进士。 不过最近却突然冒出一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在陈策的调教下,祝枝山这次肯定能高中。 这种舆论发酵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对陈策感兴趣,打听之下才知道唐寅居然也是他的学生,但他自己却不过只是一介不入流的商人。 舆论风向瞬间逆转,抨击陈策的人也越来越多,文人相轻,何况陈策只是一介商人,凭什么收吴中两大才子为徒? 更多的人开始为唐寅和祝枝山惋惜,尤其祝枝山,本身在会试就不占优势,现在又拜一名商人为师,几乎前途尽毁。 当然,这些舆论对陈策其实都一知半解,陈策虽然在朝廷高层众所周知,但在民间知道他的人不多。 陈策平常实在太低调,这段时间民间自发组织了各种文会,苏涵梅也邀请过他,不过陈策都拒绝了,如果他想出名,现在恐怕整个北平杏林就没有不了解他的。 二月初五,明日会试。 今晚祝枝山设宴招待了陈策和唐寅,也没有任何外人。 晚饭吃好后,吴娘子带着小花去收拾。 陈策三人在祝枝山的院子前闲聊。 “老师,这段时间外面的风向不太对。” 唐寅和祝枝山在西南做了两年半的官吏,精明了许多,这分明是有人在针对陈策,故意挑拨事情。 陈策听了唐寅和祝枝山叙说了最近外面发生的事,嗤之以鼻的笑了笑,甚至都懒得追究谁是始作俑者。 他对唐寅和祝枝山道:“不必关心这些,明日科考,你们好好考,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