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今天晚上的夜航训练很简单。 只需要驾驶着飞机,按既定航线在天上飞个吧小时。 然后成功将飞机降落在跑道上就行了。 所以三架歼教-7围绕着蚌埠兜了两个大圈子,就准备返航了。 夜航返场首先要找到机场。 看得见跑道。 什么? 现代飞机不都有盲降系统吗? 既然都已经有了盲降系统。 还需要飞行员目视跑道才能降落? 其实盲降系统没有那么‘神奇’,最多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哪怕智能程度再高,性能再先进的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飞行员都必须目视找到机场跑道,才能实施降落。 盲降系统只能在大雾天或者夜晚等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如果飞行员完全依赖盲降系统。 那将是对自己,对单位(部队、航司),对其他所有人的不负责。 科技再先进。 最靠谱的依然是人的眼睛。 更何况。 歼教-7算不上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飞机。 盲降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猎隼,你可以二转,加州秃鹫四转,黔之驴你在最后.” 通讯频道里。 梁正宏的声音响起。 不管是歼教-7还是教-8,在降落的时候都要绕着机场上空转几个弯,兜几个圈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飞行员目视跑道位置。 这也就是所谓的‘三边’和‘五边’。 因为飞机在降落时飞行员几乎没办法从机头方向往下看,只能侧身从两翼向下观察。 飞机绕机场飞行兜圈子转弯的时候,飞行员就可以多次确定跑道位置。 和民航客机的降落程序几乎一模一样。 但如果是更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等等。 那就不用那么复杂了。 直接落地就行。 “猎隼收到。” “加州秃鹫收到。” 耳机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