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诏书念完,文武群臣齐齐下拜,正式拜见新帝,垂帘听政的太后也象征性的起身。 “众爱卿平身!” 赵宗全本想壮志豪情的发言,可是想到垂帘听政的太后,心底唉声叹气一番,从心的问道:“大娘娘,您可有什么旨意?” 曹太后微微颔首,看向百官说道:“先帝在位时,多有仰赖百官治政,新帝是个仁慈的人,也是个孝顺的人,当沿着先帝的治政,让大周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治政贤明。” 赵宗全温和的笑了笑,袖子里的手却是紧紧的掐了起来。 登基诏书说要破旧立新,太后垂帘听政就说延续旧政,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又有这帘布遮挡,就差说新帝是个傀儡了。 又是仁慈,又是孝顺,就差说别乱动先帝在位时文武百官的位置了。 前几天还收养了逆王的子嗣,逆王一党是不是也轻拿轻放? 不让破旧立新铲除异党,皇帝哪里来的官位任免? 皇帝不能任用官员,那叫什么皇帝? 就你当老好人,垂帘听政? 赵宗全没有说什么,静静的等太后训话。 嗯.训话! 约莫半刻钟的时间,太后一直在说,太后党的人一直在附议赞成,其余派系的官员则是眼观心耳观鼻,一向热热闹闹的朝堂,愣是有种单机游戏的感觉。 说了好一会儿,一直承受夸赞的曹太后才发现好像没有其他派系的人赞成,当即看向武将之首和百官之首,“英国公老将军,韩大相公,你们两位都是老臣了,可有什么看法?” 英国公沉默数个呼吸,“臣为武将,不善言辞,仅会安顿兵马。” 帘幕后的曹太后微微皱了皱眉头,叹气一声终究没说什么。 “大娘娘,今日是陛下登基的日子,史书尚且要撰写,便不议朝政了吧?” 韩章一步踏出,他知道太后的想法,当即劝阻。 太后摄政,这可不是好事! 这时,一太监在赵宗全的示意下念起了官位的封赏。 看到是这种状况,曹太后微微皱了皱眉头,又轻轻坐下。 新帝封赏功臣,这事没法阻拦,要是谁敢拦,天下悠悠之口能给人骂死。 从龙之功不可能不封! “皇帝赦曰:今有子策英,文武双全,股肱之臣.特封桓王,钦哉!” “臣赵策英拜谢陛下!” “皇帝敕曰: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尔楚氏子凤,学贯经史,才通世务,属文切事,搜罗尽古今之秘,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 锡之敕命于戏,体国经野成荡平之,上理移风易俗,懋修和之实功,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嘉乃丕绩,以洽朕意。 特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知副相、吏部尚书、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太常寺卿、光禄大夫,主逆王一党清查事宜,予以便宜行事之权,钦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