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维持大幅度公平的情况下,关系户不能太多。 是的,哪怕是阁老当主考官,也有关系户。 当然,有些也是楚鸿的关系户。 楚鸿也从来不忌讳走关系的事情。 何谓门生故吏? 业师无疑能吸纳大部分进士的归属,可仅仅靠着业师一个名头,你就想让人家忠心耿耿? 不可能啊! 他是阁老,但他也得维持权势,也得有自己人。 走关系这种事情,注定无法避免。 楚鸿自认相当讲良心! 本次科考,预计三百八十一名进士,仅有四十三个名额内定。 且这些内定的名额无一不是二甲末和三甲。 于国,一甲和二甲前列才是国之大才,为国举才的目的自然达成。 于举子,三百三十多个真正凭借实力去争的名额,相比于其他的春闱,关系户的比列真的相当小。 这种科考,也是相当公平。 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楚鸿能做的,无非也就是让寒门子弟多那么一点机会。 要说不存在半点走关系的,那完全不可能,哪怕皇帝主持科考也一样。 够良心了! 楚鸿甚至敢说,这届科考绝对是大周科举前三公平的。 前两名,一个是大周朝第一届科考。 嗯.第二不知道是谁。 毕竟,大周太宗烛光斧影,太宗的第一次科考绝对倾向于内定,不是公平的。 往后,文官集团成型,公平自然就更少。 如今,赵宗全登基,已然是大周朝的第五位帝王。 这种情况下,这种程度的公平,已然相当罕见。 等张周和王昂走后,楚鸿慢慢算起账来。 四十三个名额,韩系有八个内定,太后党六个内定,其余几大派系一方分三四个。 为了分化武将,武将转文的得给一点机会,这里也得分走三四个,余下的到楚鸿手里的也就五六七八个。 这个数量,少! 不过,考虑到这是新帝的第一届恩科,这个数量也不奇怪。 楚鸿的几个名额,张周和王昂估计会占一个。 王昂估计本身就有考上的本事,到时候看他要不要被捞就行。 反正,不让人落榜就行。 当年,为了让表哥有个职务,陕西布政使出了点小力气。 虽然被帮忙的人如今成了桓王,但楚鸿是个讲究人。 陕西布政使前段时间带了小儿子来找了自己,没找桓王的人情反而是来找自己的人情,说明布政使是想让小孙子偏向于自己这一边,他自然不会将人推远,这个位置肯定是得给人家。 那布政使的孙子是个聪明的,将来从政,估计也不会比他父亲差。 值得培养。 刑部尚书章宇前几天带了章衡、章惇来拜见过楚鸿。 这对叔侄都是有本事上榜的,适当扶持就行,倒也不浪费名额。 其他几个位置,扬州本家留一两个,杭州家族私塾那边留两三个. 这加减法是真难算,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