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尔等久居浙南,人才辈出,为何不入仕为官造福一方?” 话题被转移,李文华便明白,赔偿灾民的事情被敲定。 再无转圜的余地。 “回太子,世家子弟入仕,难免因其借势乘风而起。 若是滋生欲壑,世家恐有灭顶之灾。” 李文华也不绕圈子,索性实话实说。 官当的大了,胆子也就大,万一某一代出个想坐那椅子的。 坐上了,享国祚数百年,之后被灭族。 坐不上,族群原地升天。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例子简直多如牛毛。 “那尔等既然知晓,还放任自流,目无皇权。 岂不就是在自寻死路。” “太子殿下教训的是,我等定当谨记。” “漂亮话谁都会说,本宫是要看到你们的诚意。 莫不要本宫将三纲五常在李家主面前念念?” 话都说到如此份上,慕容博的打算已经昭然若揭。 捆绑三大世家,利用他们的族人,为其刀剑。 不是三大世家自负,若是入仕,不出十年,整个康国官场至少近半会出自浙南。 可当官了难免行差踏错,一旦答应,如同授人以柄。 上面一句话,轻则被秋后问斩,重则九族诛绝。 李文华面露难色,已经进退两难。 之所以会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世家不想鼓动发起战争。 他们更喜欢安逸,在幕后掌控一切。 远在西宁的那些宗室倒是能里通敌国西戎。 在浙南的五大世家谁也靠不住,总不能指望别国远渡重洋支援他们。 一旦败了,便只能海上求生。 “李家主又在畏手畏脚,本宫的诚意,尔等皆知。 区区入仕便犹犹豫豫,如此只会让本宫觉得自己错了。” 慕容博像是知道李文华在因为什么为难,一副你李家也不过如此的模样。 “好,李家愿归顺朝廷,入仕为官,以太子您马首是瞻。” “痛快,李家主快人快语,真乃世家之表率。 本宫就知道,李家不会白来。 几日奔波甚是辛苦。” “还请太子殿下在李家住下,其余两家就由我等去说。” 慕容博也没拒绝,在李文华的安排下,住进了最好的院子中。 也不派人打听灾民,反而悠闲的吃喝起来。 严肃面容板着脸,李文华坐在自己的书房中,不断思考着利弊。 眼下柳河城的事情,他也是清清楚楚,并且也从关系网中,知道了更重要的消息。 二十万通威军已经到达了浙南边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