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朝朝昏迷的这三天,被送来流寇越来越多,淮北如今全民掀起了捉拿流寇的热潮。 百姓路上看到生面孔,便觉得对方像是流寇。 更有流寇主动出来投降,却被百姓伏击,一并送来。 不过也没反抗,反正都是要来投军,百姓为了薅朝廷的羊毛,甚至有胆子大的人进入深山搜寻。 扬言朝廷给予的十两银子只取四成,剩下的六两全给流寇。 现在陷阵军,已经有四千五百多人,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 百姓之间,尤其是同村的左邻右舍,攀比之心下,银钱来的快,去的也快。 粮食,布匹,鞋子,盐的价钱,已经有抬头的趋势。 以宁家村为例,所获银钱五千多两,等回了村便开始大肆采买物品。 破旧的房子也雇了旁村的人来重新修葺。 商人见有利可图,便顶着寒冬前往浙南辽海等地走商调遣货物。 一时间竟因为流寇悬赏一事,整个淮北都开始焕发生机。 甚至还有活不下去的人,装作自己是流寇,换了银子混入陷阵军。 唐朝朝将银钱统计好后,发觉这缴获的八十万两民脂民膏,根本承受不住如此挥霍。 一月后,陷阵军人数已经高达七万人,银两瞬间见底。 甚至不少人在军营外拿着票据等着。 “咱们这都等了五天了,依旧还未有银钱送来。 看来这流寇换银子的事情要结束了。” “唉,地方上的银钱都被那些蛀虫给搬空了,好在现今淮北境内穆郡王在看着。 唯才是举之下,确实好太多了。 我们县的县首免了三年赋税,你们咋样?” “不错啊,免税?我们那现在可不得了,那西门雷商贾出身,上来就是大肆收购翻新县城的房屋。 那房子盖的漂亮的很,就是价格太高,咱是不想进那城里。 现在一个小院的房子,竟要一千三百两银子。 不过最近几日传来消息,县首要收山种参,又多了几家酒楼在建造。 说是要打造淮北最繁华的县城。” 远处一条黑线出现在视线中,正聊着天的其中一人推了推说话的人道。 “你看那边,是不是又来送流寇的?” “谁知道呢,咱就盼着能拿了银子回村,房子西门雷县首成本翻修,等不到银子家里还露着风。” 马车在路上左摇右晃,等到了陷阵军军营外,里面的方言立全身都快散架了。 “哎呦我的老腰,快扶本家主一把。 快点啊!还不过来是等我爬下去吗?!” 第(1/3)页